即,聽她的。
這樣是為了能夠更好地「教化」新附之地,免得一直羈縻。她最終的目的,是編戶為民,設為正式的州縣。甘縣處於一種由羈縻向正式縣治過渡的階段。
陳枚接過了奏本,又問祝纓:「您說的姚尚書的事,有應對之法嗎?」
祝纓道:「那就要看朝中諸公了。無論要做什麼,都不要首鼠兩端,朝秦暮楚,否則哪一樣都做不好。」
陳枚也記下了,又問祝纓還有沒有別的話或信要捎,祝纓道:「能做的我都做了。」
陳枚道:「可惜,朝中再沒有您這樣的人了。」
祝纓沒有對這句話作出回應,而是說:「路上小心,替我向你父母問好。你哥哥外任鹽州,你雖則隨我出征,卻不曾任過親民官,這一課,你得補上。」
陳枚唯唯,心道:這一年我已經跑了兩趟梧州了,如果留在京城都幹這個,我還不如跑路!
陳枚不知道的是,這一年,他註定還要跑第三趟。此時,他正從祝府往客館走,撞上巫仁帶著幾個人抬著一箱子的紙張文具也要往府外去。巫仁用力抿住了嘴,對他拱了一拱手,陳枚也拱了拱手,巫仁鬆了口氣。
陳枚心道:我長得很醜嗎?怎麼這副表情?
巫仁低聲催促著幾個書吏:「快點兒,拿到學校去!」
陳枚快走兩步,故意搭話:「娘子這是要去做什麼?」
「準備考場。」巫仁小聲說。
「考場?」陳枚驚訝了,他在祝縣也轉悠,祝縣學校的水平……還能考啥?
巫仁深吸一口氣,說得又快又響:「對!本州官吏要考試錄取的!京城能考,梧州當然也能!朝廷又沒有不許考試!」
陳枚嚇了一跳:「我就問問……」
巫仁說:「哦。走了!」帶人匆匆離去。
留下陳枚摸著自己的後腦勺:巫娘子神神叨叨的。
…………
陳枚很快準備好,次日下山,祝青君與路丹青等人已去甘縣,由趙蘇送他。
祝纓將他們送到城門口,看他們走遠了才折回。各縣的縣令們也各自回家去了,蘇鳴鸞母女有心事,稍晚半日動身,準備與祝纓聊一聊。回到府中正想怎麼開口,祝纓卻說:「小妹,我正有事要同你們講。」
蘇鳴鸞頭皮一緊,問道:「不知是什麼事?」
「鹽。」祝纓說。
梧州的鹽是祝纓一直掛心的事,如今產量基本穩定,不但能夠供給梧州,還能有盈餘出去賣。鹽的事,最早也是在祝纓的授意下,由蘇鳴鸞與花姐操辦的。花姐離得遠,阿蘇縣往南探索,摸到了海邊。
其後祝纓尋到善於製鹽的灶戶,蘇鳴鸞又出人出力,才有了現在的規模。也因此,蘇鳴鸞能夠從鹽場中多得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