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祝青君的經驗,也是祝纓身邊的人普遍養成的習慣。路丹青等人也掏出小本子來記下了,同時隨手寫下幾個詞記下心中的疑問。祝青君還順手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畫了個簡圖,點了個點,標記地方。
收好地圖,一行人衝下山去,此時他們攜帶的貨物已經不太多。一行人走得比較快,下山之後祝纓幾人就勒住馬,隨從中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年輕姑娘鞭馬上前,道:「姥,這裡我們來過,走這邊。他們有寨子的。」
西卡、吉瑪都有商人到吉遠府經商,也有商人到別業貿易,但祝纓都沒有雇他們做嚮導,而是用了府中常與過往商人打交道的一對叔姪。他們曾出過遠門,也會吉瑪話與西卡話,還算合適。
在他們的帶領下,祝纓等人當天晚外住進了一個寨子裡——這一片平原自然是有人居住的。不但有人住,還有有耕種。祝纓等人沿途見到了稻田,發現這裡已經有了簡單的灌溉用的溝渠,稻子長卻不太如山外,連祝縣這樣的山間田地也不太如。
祝纓不由心痛:白瞎了這麼好的地!
寨子裡的人聽說來了外地的商人,也都圍過來看。祝纓也還拿著之前在西卡家的說辭:「我阿爸前年死了,我才當家,要養家的,就出來看看買賣能做不,帶了一點貨試試,也探一探路。」
說著,就展示了一點樣品,引來人圍觀。
她的吉瑪話略帶一點口音,與「才當家頭回過來探路」的情況相符,倒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懷疑。只是小孩子們看著她們的佩刀有點移不開眼睛,也有人嘀咕,說她們的兵器比自家的要好。云云。
她們找了一處離外圍的大房子,祝纓拿鹽當報酬付的房費。房主一家七、八口人,衣著還算得體,卻又不太光鮮。男主人不要鹽:「你有銅錢不?」
祝纓有些詫異:「你要銅錢?為什麼?路上他們更想要些東西的。」
男主人道:「你有針,給我三、五,不十根!鹽,我們這裡卻不太缺的,只有銅錢與生金,能換別的東西。」
祝纓數針給他:「針可貴哩!你要了針,我可就沒有銅錢給你了。這路上,他們也不給我銅錢。」
家中女主人提著水瓮走了過來,一邊倒水一邊問:「那你們拿東西換了什麼?」
祝纓她們的行李已經很少了,不像是賣了貨的樣子。祝纓道:「與他們約好了,回程再取,省些腳力。他們還要我下回來再帶更多的東西,也不昧我這一次的東西。」
說著,將針遞了出去,又問:「你們家哪來的鹽喲?要銅錢換什麼呢?」
女主人放下水瓮,收了針,十根、十根指頭,很好數,然後一根根小心地別在一塊手絹上,將手絹包好,才說:「有鹽井。」
祝纓與她聊開了,才知道他們隔壁的山中,沿著這條河的支流進去,同是吉瑪族的另一大寨,有一處鹽井。可惜產量不高,賣不太遠。但是附近吃鹽還算有保障。此外,還有西番商人,也會販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