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纓算了算他的年紀,也不算太意外。她親自給岳妙君、鄭川寫了慰問的信件,請他們節哀,有什麼需要安南的地方,只管開口。同時提醒二人,要蟄伏,這兩年儘量不要發表太多意見。
隨信又贈送了一筆奠儀。
祝青君也回到了普安州,親自勘查了地形,回復祝纓:地方可以。但是要先做好預算、軍資的準備,再開工。她有經驗,給了祝纓一張單子,上面是所需,以方便祝纓調配。
祝纓心裡有個大致的約數,又讓巫仁重新計算了一下,三項一對比,再稍作調整便是定案。二人與蘇喆又要暗中安排,日子過得飛快。
朝廷的回覆也姍姍來遲——鴻臚寺現在歸陳放管了。他火急火燎地批了公文,往政事堂上交。
政事堂里,怕什麼來什麼,鄭熹死了,就是施、王、冼三人,施季行拿了這一份公文將來龍去脈看了,笑對王叔亮說:「安南這文書有趣,不似祝子璋手筆,看來她的捉刀人文辭不壞。」
王叔亮好奇心起,拿起來一看,眉頭差一點就要皺上了——味兒不太對啊。他說:「她南下近二十載,若沒有幾個捉刀人,反倒不對了。」
「也是。那就准了?」
「好。」
王叔亮抽了劉遨寫的底稿,私下研究了一陣,又從吏部調取安南官員名單履歷,竟從上面看到了重複了好幾次的「劉」姓。鄭熹、冼敬、陳萌或許不知道劉松年孫女都有誰,王叔亮至少知道其中出類拔萃者。
他倒吸了一口涼氣,先去劉家詢問劉遨的父親——是不是你們家的?
得到答案之後,王叔亮忍了又忍,沒忍住,寫了封信給祝纓:人到了你那裡,希望你能克制一點,別讓姑姪幾人去做太出格的事,世叔全家還在這邊呢!別讓他們受到物議的責難。
「人質」的祖父、曾祖父親自把人安排給了「綁匪」,王叔亮只好把信寫得非常克制。
信到之時,祝纓也樂了,王叔亮倒也講人情。她也沒打算讓劉遨三人現在就干別的,三人肯來,她當然會好好安排。
她給王叔亮回信:她們不可能比我出格,放心。
這是什麼破回信?這回是真的把王叔亮給氣到了,他絕對不要再給祝纓寫信了!
祝纓也不計較他回不回信,該說的都已經說了,她準備以「散心」為名去身去往新兵營。幕府就暫由劉遨、蘇喆留守,她則帶上了祝青雪。
動身的前一天,朝廷邸報上寫著一則新消息:姚辰英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