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贏一場仗,兩面都不能少。都給我抄一抄孫子兵法吧,那個……你們抄起來不吃力。」
金大海聽不太明白,倒但也知道現在要衝過去生擒番主是沒戲了,灰溜溜地走了。
祝纓並不是沖他,是祝青雪與趙霽來打的小報告,告訴她,有人手癢坐不住了。王允直等人也在跟前,祝纓因而有此一論。
祝纓也微有鬱悶,如果是鄭侯、冷侯在時,根本不用解釋這許多。但是這些年輕人、中年人,這些道理卻是欠缺的。他們中也有書讀得少的,還有怵讀書的,字認得都少,要吃透這一層就更難了。
王允直、施君雅這樣的人,道理他們能明白,但他們又是文臣,還不太接地氣,與武將、尤其是品級不高的將校很難說到一起。他們一張口,人家就嫌酸、嫌他們不知人間疾苦,面上客客氣氣的,實則聽不進去他們的說教。
還有些祖上有名將、現在領軍職的,是介乎二者之間的二半調子,於是哪邊都不如。
祝纓只好能教多少是多少。
但也不能讓兵士一直閒著,祝纓下令,自己的士兵居前,直面番兵。附近的援軍在她身後紮營,這樣可以防止對面趁援軍立足不穩的時候掩殺。
直到所有兵馬匯齊,祝纓才重新排布。
再讓劉昆寫一份給昆達赤的檄文,斥責一下:怎麼又是你?不是都說好了要講和的麼?你咋又來了?是不是欠削啊?
光想著趁別人家死了爹來占便宜,想沒想到自己也有兒子啊?你幾歲了?
每一個父親,都覺得自己有足夠的權威,兒子們必須聽他的,沒有二心。不過吧,我聽說每個父親都希望兒子像自己,想想你當年幹過什麼吧,你兒子都像你,最像你了!
昆達赤大怒,也回罵:你一個沒有丈夫、沒有兒子的女人,先管好你自己吧!再說別人父子,你也沒後人!
祝纓直接回道:我有安南,你就要什麼都沒了。你的兒子未必聽你的,青君姓祝,只聽我的。
她這裡做著準備,昆達赤也沒閒著,他也重新調整,雙方對峙了起來。先是小摩擦,大小十餘戰,互有勝負。祝纓開始集中力量,一點一點清除滲透入境的番兵,番兵也不再小股出動,都集中到昆達赤周圍。
終於,十一月里,雙方大戰一場。
昆達赤兵作三路,也不沖城池去了,只想消滅掉城外的生力軍。祝纓的新兵也變成了老油子,頂住了對方的攻勢,祝纓中軍不動,自作誘餌。祝彤、林風埋伏,禁軍、西陲作兩翼。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