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報空餉必是大罪。」穀梁立沒有明顯的表情,「這卻是朕賞的,如何一樣?誰都知道甘陝古來貧旱,盛廉這些年來孤軍壓著西防,為大祁頂著諸多強敵,其苦遠超東南兩線,六千軍又能有多少田?朕想看看哪個不開眼的定要計較。西北無甚可供私墾之地,盛廉是援了朕六千人,就不准他慢慢再招或者再收六千人了?」
弓捷遠聽出這個皇帝明白要護,心裡也未如何奇怪,一來西域地面非元即是元盟,涼州及嘉峪關一帶也確實荒旱,再者西線諸衛畢竟遠離京師,封疆之軍常年孤守,且又明奉了穀梁立為帝,總愁鞭長莫及的朝廷多撫一撫也是該當。他曾聽父親弓滌邊說過這個盛廉也是善戰之將,數次擊退壓境強敵,贏得都甚漂亮。年輕人下意識地仰慕這般人物,下意識地想要跟著維護。
只是此時談的不是論功行賞,是大祁的經濟之脈如何循環起來。六千六百人的餉田一年就是十幾萬銀,並非小數,不是穀梁立一個強壓政策就能鎮得住各路非議的。
天下非只這個乾清宮,只要他虎著臉說一句話誰都不吭氣兒了。
弓捷遠偷偷看向穀梁初,不知道接下來他會怎麼說。
兵吏戶三部的頭腦們也在等著穀梁初。
少年王子身無職銜,即便是頭兩天的差辦得漂亮,也未必能進他剛愎自用的父皇之心。
穀梁初神情不變,淡定地說,「父皇疼惜戍邊之將,這番聖恩誰不動容?兒臣也未聽得有計較的,只是覺得賞賜之道,不該用人家兜里原來有的,那樣不振人心。」
穀梁立冷笑一聲,「朔王爺倒比朕還懂得賞賜之道?那你說說,怎麼做才算好啊?」
穀梁初似乎聽不出穀梁立的譏諷嘲弄,從容說了備好的話,「兒臣以為,該折收的田畝必須折收,盛總兵若擴了軍報備上來,朝廷再放回去也是合情合理。父皇要賞西線官兵勞苦,額外再從國庫撥銀才是道理。俗話說好胭脂需得撲在面上,朝廷明白的撫恤就是明白的,誰要眼氣誰也擺出功勞來看。這樣也不怕各路藏私怠惰。」
「說得輕巧。」穀梁立的責難之意緩了,嘆口氣說,「朕何嘗不懂這個道理?你也不是沒去盤戶部的帳,哪有現成的錢能拿出來?」
「父皇,」此時的朔親王爺一點兒不韜晦了,「軍餉需得按時,賞賜卻是不能催的,國庫此時可以無銀,但不能永遠沒有,是不是啊周大人?」
周閣珍原本只在呆聽,忽然被扯進話圈兒里去不由一抖,連忙上前一步,「王爺高見,老臣以為甚是。」
「既然如此,」穀梁立伸手捏著眼皮,「發餉的時候就明宣朕的旨意,著收援京官兵六千六百人的西疆田畝,折入現餉。戍西兒郎多年艱苦,容後再賞。」
幾位高官皆應一聲。
穀梁立瞧著倪彬看著秉筆太監記錄下來,又瞅回周閣珍說,「所謂金口玉言,周大人不能讓朕打臉,答應了賞就得賞,再拖也不過一春一秋的事,屆時不能再藉故推,你可准得出來啊?」
「這……」周閣珍立刻沉吟,「只要年景喜人,老臣必盡股肱之力。」
「兒臣這兩日都在戶部官署裡面跟著瞧帳,」穀梁初又插嘴說,「眼見著老大人十分辛勞,因為腎薄身弱,非但不敢飲茶,多站一會兒雙腿都顫,實需父皇體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