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龁不得不冒“大不韪”,向秦王提请“暂时停战,对部队进行休整”的报告。
按旧规:
战时绝不能允许一线部队要求停战。
但这次带队的是王龁。
他赤膊上身,背绑三枝箭,和一束荆棘,手捧奏章,跪在御帐外面。
显然是下了“不惜一死,为兵请命”的决心。
对“老臣宿将”的请求,秦王不能不予以充分重视。
他自己其实也感到有些疲倦,想歇口气。
所以痛快地批准了王龁的请求,并向全军对王龁进行通报嘉奖;
但“坍城工程”却仍需严格的按计划进行,而且还要尽可能加快速度。
既然各种“法宝”都没奏效,秦王只得把希望寄托在这一招上。
与秦营的低调相反,邯郸则是一片欢腾。
李同率一百壮士闯秦营、伤王龁、杀敌无数、逼退秦军,自己还果真全师而还,一个不少。
这对于饱受苦难煎熬,已认为前途黯然无望的几十万邯郸军民,该是一个多么巨大的鼓舞?
凯旋归来时的欢迎场面虽然热烈动人,还只是为了庆祝打了一次胜仗而兴高采烈;
但当他们惊讶的发现蝗群般密集的秦军部队缓缓移动时,才更深刻的认识到这个胜仗的重要意义。
从第一个看到秦军后退的人发出第一声欢呼开始,邯郸城里就迅速升温到沸腾状态:
喊声、笑声、锣鼓声,还夹掺着因为过分激动而抑制不住情绪的痛哭声。
汇成了充满激情的“胜利交响乐”直上九重霄;
似隆隆地春雷,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向远方……
人们笑啊、唱啊、跳啊、蹦啊,甚至互相扭住身体,再一齐摔倒……
用各种即兴而至的方式,来发泄自己心中的喜悦。
从长平惨败,到这几百个被围挨打的日日夜夜;
甚至还可追溯到武灵王逝后的这几十年;
对秦的斗争虽然也曾取得过几次胜利,但赵国人的心态,基本上是处于秦国的压抑之下;
而今天,他们从李同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力量:
这个小伙子虽不是三头六臂的神人天将,一个失去一臂的普通士兵,只带百人就能把几十万敌人打得乱成一团,抱头逃窜;
这足以证明,动起真格的,还是赵人比秦人强!
他们对坚持下去充满了信心!
有不少人甚至报名参加第二次、第三次出击……
沉浸在狂欢中的军民当然也没有忘掉严酷的现实,但现在已是怀着兴奋的心情磨刀擦枪;
他们相信了自己的力量,也就看到了希望。
李同和他的一百名突击队员做为英雄,受到赵王的亲自接见并且“赐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