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县县令姓曾,早年只不过是个士族家里的伴读,后来花了一点钱,捐了一个官,这才在这渝县当上了县令。
曾县令虽然肚子里的墨水没有多少,但是敛财的本事可不少。
苛绢杂税,巧立名目,让他赚了不少银子,今年冬天又来了一场百年难得一遇的雪灾,更是带给他一条“发财之道”。
雪灾一发生,渝县的交通便阻断,来往的货物运输便停滞。
人可以不吃肉,却不能不吃饭,面粉、大米、粮食蔬菜都是人们生活的根本,一旦渝县的交通不方便了,那么这些东西势必很难运进来,再加上渝县自己种植的粮食和蔬菜又有限,那么肯定这些东西就要涨价。
虽然朝廷会安排救灾款,也会发一些救济粮,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再说了,朝廷也管不了东西涨不涨价呀。
这渝县的粮铺有数十家,但最大的只有两家,一家是自己的小舅子开的,另一家是自己的妹夫开的,曾县令表面上廉洁奉公,不事工商,实际上却是渝县最大粮铺的幕后老板,每年都要从小舅子和妹夫手中拿到不少的钱。
这一次的雪灾,更是给了他们百年难得一遇的发财机会,原先只需要几十文钱的大米已经卖到了几百文钱一斤,就算百姓不满,朝廷现在来过问,他也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当王家父子来到曾县令的后宅时,曾县令刚刚看完小舅子送来的帐簿,这个月纯收入三百两纹银,是平常的三倍,曾县令很是满意。
但一听管家说王家父子来了,刚刚不错的心情又变得阴暗下来。
他不是没跟这对父子打过交道,上回王家被烧,本来想帮他们找到凶手,可查来查去竟然发现王家做恶太多,渝县有二分之一的百姓都认为王家是恶人,这样的人还是少招惹为妙,要不是看他们“礼数”周到,他还真不想见他们。
“叫他们进来吧。”
转眼间,王俅和王锦升便坐到了县令大人的书房里。
王俅很识相的把礼物奉上,“县令大人,请笑纳。”
曾县令瞥了一眼桌上的盒子,里面有一对成色不错的玉如意,至少值上百两银子,他略微的点下头,“坐吧。”
说实话,王家父子就这一点让他挺满意,在送礼这件事情上从来都很大手笔。
“你们找我来,可是有什么事?”
“大人,您想多了,只是多日未见大人,心中很是想念,听闻大人刚探亲回来,便带着犬子来看看大人,顺便跟大人聊一聊。”王俅一脸讨好的贱样。
“你要跟我聊什么?有话直说,不要拐弯抹角。”
王俅跟王锦升对了一个眼神,这才把话说出来,“不知大人可知道那叫花街的大东家?”
“你说的可是那个叫陈兮瑜的女子?”
“听说她现在打算做粮食的生意,雪灾前她囤下了一批粮,足够她的两条街用半年,如今正好碰上粮食涨价,她也打算改行开粮铺。”
“哦?还有此事?”曾县令的脸色微微变了变,“她家不是开茶楼的吗?怎么又改行开粮铺?”
王俅早就知道曾县令的两个亲戚都是开粮铺的,他故意这样说,就是想怎样能让祸水东引,嫁祸给陈兮瑜。
“大人有所不知,这个陈兮瑜就是个唯利是图的奸商,什么生意能赚钱,她就做什么生意,有油水捞的事情都不会放过,如今天灾来临,粮价看涨,这样好的机会她怎么会错过?”王俅不动声色的说。
曾县令顿时觉得胸中一滞,有些不爽,可他又看一眼王俅,用疑惑的语气问道:“你跟我说这些干什么?莫不是你跟那名叫陈兮瑜的女子有什么恩怨?”
“额,实不相瞒,我跟那陈家确实有些恩怨,小民看不惯陈兮瑜这样的奸滑女子,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她为了自己的名声,在后花街开善堂,还到处说她家施舍的米粥比县衙里的还多,县衙施给那些流民的粥都照得见影子。”
曾县令冷哼一声:“看样子,她倒挺有钱嘛。”
“她的钱也是昧心钱,之前开茶楼,把渝县好几家的茶楼生意都抢走了,唯她一家独大。后来又做起了成衣店的生意,把我们王家经营上百年的成衣生意也抢走,反正只要她盯上的东西,她都不会放过,也不会给对手一丁点的机会,如今又看上了贩粮这样的生意,只怕其他开粮铺的同行又要遭殃,此女子心狠手辣,手段卑劣,有她在渝县一天,只怕渝县迟早要遭殃。”
曾县令眼神不善的打量王俅一眼,说实话,王俅说的话他并不全信。
但是,粮铺是他自己的生意,其他人都休想染指,眼下的雪灾正是上天送给他发财的最好机会,什么人都休想挡了他的财路。
管他说的是不是真的,反正不能让这丫头得逞,哼哼,你很有钱是吧,开善堂搞慈善是吧,我就让你好人做到底。
曾县令的眼睛微微咪起,眼神有些飘乎,半晌对王俅说:“好,那我就看看这个陈兮瑜有什么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