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可谊转学到一中时,枯叶落地,残翅温偏。
倒也不是萧凉,只是万物自有规律,是妥协也是成全。
落叶归根,她亦如此。
南市盛行西洋风骑楼,一中就建在老街道太回路那边,两旁都是木窗青砖骑楼,如同脐带蜿蜒贯穿整个街道,而一中作为新世纪成立的学校,夹在骑楼中间,气派高调又鲜活。
学校附近多有早起摆摊的档子,恒温牛奶箱吊在单车后座上,玻璃窗下是干蒸烧麦叉烧包,只不过这番景象只能在日天下痴缠短短几分,很快就会被校门保安以干扰学校秩序为由赶走。
一个月了,她在一中上学已经一个月了。
说习惯,也不能是习惯,说亲切,又能有多亲切。
-
早晨阳光也算很好,钟楼在云高风清下直耸,厚重的咚咚声刚响,姚可谊刚好走到校门口。
教导主任手拿钢尺,一点一点敲着,“过来,我看看,”他用钢尺坚硬的棱角刮姚可谊耳垂上的异物,啧了声,“摘了!去登记名字。”
姚可谊不作声,弯过手肘娴熟摘下扔到半身裙的口袋,去栅栏前摆放的木桌拿过笔,在文件上面潦草地写着自己名字。
字也如此冷清。
倒数几笔还没勾完,白纸上落了阴影,风中飘过干净皂角的味道。
教导主任又说:“迟到一分钟!过去登记!”
那人嗤笑,等女孩写完就抓过带有她余温的笔写自己名字,她也没多看,压唇,转头离开。
姚可谊简单挽着一束弧度自然的马尾,露出珍珠色的白颈,青色血管也清晰,与叶子脉络有相得益彰之处,冷淡又脆弱。
一中人都穿礼仪服,白色衬衣红格子半身裙,锁骨处系了同样色系的领带。南市这地方水土不说特别好,吃的还杂,弄得各个青年形态不一,能把这衣服穿得好看的,寥寥无几。
姚可谊就穿得好看,很简朴的一个搭配在她身上落得大方,也落得冷清,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
班里人爱闹,年轻心事不喜藏,勾肩搭背交头接耳,话题从哪个老师被调走,到隔壁班谁谁搞在一起,还聊起哪支唇釉好看哪双鞋子够贵。
姚可谊无视,径自走到自己座位,前面来了一声,“小谊,今晚和我们一起吃饭好吗。”
嗓音如春水细流,足够暖沁,不过她知道,现在是深秋,空气都是凉的。
说话的人,是她同父异母的姐姐姚美怡,只比她大了叁个月。也就是说,她们的爸爸同时脚踏两条船,先后搞了两个女人生出两个小女孩。
姚可谊的爸爸是南市政客,很多年前,姚可谊的妈妈被迫离开南市,因她是小叁,唯有离开才能保全姚家声誉。姚可谊出生在隔壁城镇,那边环境鱼龙混杂,她依然要逼迫自己安安分分学习,后来妈妈念在她快要高考,就在高叁这年通过稀薄人脉把她送回南市最好的学校读书,望她考上个一流大学,远离城镇的混沌。
此刻,姚美怡正握着姚可谊的手,如果说姚美怡是馥郁芬芳的白百合,那么姚可谊这只手就是要将此溅入泥泞的推手。
说句实在话,姚美怡人本善良温柔,格局又大,她几乎不计较这些前程往事,这会儿还能认真对待同姚可谊的这份姐妹情谊。
换过来看,姚可谊喜欢姚美怡吗,她当然很喜欢啊,真心实意的喜欢。
那又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