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公公道:“来宣手谕的。”
很快的,族长也迎出来,众人把常公公并侍卫迎进厅中,献上茶,寒喧毕,这才进正题。
常公公道:“却是王五郎回京,向皇上提及这边几位姐儿,又献了画幅上去。皇上看了画像,再听闻有位玉姐儿不过两岁出头,却能说会道,性子聪慧,因起怜才之心,命咱家特意来一趟,接墨玉上京陪驾,待她年满三岁,便会放归故里。”
族长等人听得一头雾水,不明所以,接一位两岁多的娃儿上京陪驾?
常公公说完,又道:“你们且去喊了墨玉家人前来,咱家才好宣读口谕。”
族长夫人忙喊罗婆子上前,嘱道:“你去告知吴氏安人一声,让她领着玉姐儿父母一道过来。”
罗婆子应了,自行出厅,忙忙去寻吴氏安人。
很快的,罗婆子就带了吴氏安人并墨金秋和石氏来了。
常公公问得对方是墨玉的家人,这才站起来,从怀中掏出手谕开始宣读。
吴氏安人等人跪在地下,因为事出突然,又是第一次见到宫中的公公,且又紧张,一时之间却没听清常公公读了什么。
常公公读完,见地下诸人一脸茫然,他便道:“起来说话!”
吴氏安人等人忙爬起来,一脸疑惑地看着常公公。
乡镇小民,果然愚昧,咱家明明白白念了口谕,他们愣是一副听不懂的模样。常公公叹口气,招手让墨金秋上前,把口谕交在他手中道:“自己看。”说着又朝田嬷嬷道:“嬷嬷和他们解释罢!”
族长这个时候福至心灵,上前道:“请公公书房说话!”
常公公一听这话,方稍稍满意,请咱家书房说话,这是要私下塞些银票了?说起来,咱家辛苦一趟来宣口谕,得些辛苦费,自是应当。
待常公公和族长一走,墨金秋忙展开手谕细看,他看完脸色马上变了,喃喃道:“召玉姐儿上京陪驾?玉姐儿才两岁多,自己还照应不了自己,上京?”
吴氏安人也识字,见着墨金秋神色不对,她去接过手谕,看完也变了脸色。
石氏因跪了跪,肚子略略不适,正悄悄抚摸肚子作着深呼吸,眼见得吴氏安人和墨金秋皆一脸不对劲,她就着石氏安人的手看了看手谕,这一看却是失声道:“召玉姐儿上京?会不会传错谕了?”
吕氏见她失声,已是上前捂住她的嘴道:“禁声,公公还没走呢,别乱嚷!”
田嬷嬷开口道:“你们别担忧,这是好事儿。”
她斟酌着言词道:“手谕不会错的。皇上少时,却是和福清公主兄妹情深,及后,福清公主因病亡故了,皇上常常思念。这几年,若见着模样像福清公主的小女娃,皇上便会令人接进宫中,像养亲妹妹那样养着小女娃,待小女娃满三岁,才令其家人去接走。也是凑巧,上回王五郎到这儿一趟,却是画了玉姐儿几幅画,回去时被皇上瞧见了,发现玉姐儿像了福清公主,这才……”
田嬷嬷说着,又安慰石氏等人道:“这可是大喜事,得皇上当亲妹养过一段时间,将来玉姐儿自然有身价。”
“可玉姐儿还小。”石氏道:“我怎么能放心她去那么远?”
田嬷嬷略不耐烦了,说道:“别人想得这样的机会还不能够,你还不放心呢?不放心了,难道想抗旨不遵?”
“我不是这个意思。”石氏忙摆手道:“我只是想,玉姐儿太小,怕会惹麻烦。”
田嬷嬷道:“轮不到你们多想,好生去商量着,给玉姐儿收拾东西,择日就要上京了。”
吴氏安人和墨金秋虽觉事情有些诡异,可让他们抗旨,又确实不敢。
“能容我们回家商量一下么?”吴氏安人问道。
田嬷嬷道:“这个自然,有三天功夫,你们好好商量罢!”
墨玉正在上课,却不知道她的命运将拐弯。
待得下学,吴氏安人来接她和东方回家,一路上,吴氏安人不像往常那样让她自己走路,却是一直抱着,不舍得松手。
墨玉察觉到不对,忙问道:“安人,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