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剛開始讀史,哪裡能有見解和啟發?」趙政並不認為自己沒有達到趙姬的要求就妄自菲薄。沒有學過的東西誰能會呢?必須的是一步一步的積累,慢慢的變化。
「厚積薄發。那你可得多學著點了。別淨拿那點小聰明戲弄人。別一年年的讀下來,只讀了書的表皮,卻連最根本的道理都不懂。」趙姬挑挑眉頭,意味深長的掃過趙政。趙政一聽不太對勁,昂起頭問:「又是何意?」
趙姬這回不繞彎子,直接告訴趙政:「也就是說別只背出了表面的文字,卻不懂其中的含義,更不知道深意。你得知道你的目標是什麼?你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想要坐上那個位置,必須要具備的是識人識才的本事。想想看趙國和秦國之戰,長平之戰之前,趙國是有和秦國一戰的可能的,為何長平之戰趙國敗了。」
這是已然發生的事兒,而且近在咫尺。那是最好不過的教育例子。
「長平之戰,趙王臨陣換將犯了兵家大忌。」趙政連想都不需要想急順口答來。畢竟同樣的話,趙姬都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了。趙政要是連這句話都記不住,趙姬得怎麼嫌棄他
「除此之外呢。」趙姬既然出言為難趙政,哪能這麼輕易的放過趙政?
趙政一眼瞟過趙姬道:「那得從頭說起了,比如兩國之間的差距,國君的差距,將帥的差距,將士的差距,以及一國政策的差距。」
聽到一國政策這四個字,趙姬流露出了笑意。
不過說起國策,趙姬也正色道:「我還得再教你一件事兒。適合於秦國變強變大的國策,並不代表會一直適合大秦。無論是人還是法,須得因時因勢而變。」
趙政驟然抬起頭和趙姬對視,「從何說起?」
「我就這麼一提,你只管觀察。看看這世間的法則是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國策上也是同樣的道理。」趙姬明擺著不肯把所有話都告訴趙政,那趙政也是沒有辦法的。
「讀史是讓你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不該做,要引以為鑑,莫要犯同樣的錯誤。而要怎麼樣判定一件事的對錯就得你自己修煉,只有你足夠睿智,你才能辨明所謂政策的利弊。」揠苗助長是不可取的,還是得讓趙政一步一步的來。須得趙政自己有了足夠的能力,腦子裡的儲備也足夠了,才能夠證明到底有些政策適合還是不適合。
趙政意味深長的掃過趙姬道:「您不用再一直跟我強調須得自己學好本事,我肯定會學的。」
......趙姬原本是沒這個意思的,可一想那也並無不可,就得趙政自己認真學,學透才能真正強大。
「知道我的用心良苦那就好好學,千萬別犯懶。」趙姬在這件事情上根本沒打算再解釋,指著趙政手中的竹簡,讓他趕緊讀書去。
「趙夫人,公子。大王召政公子進宮。」趙政老老實實的準備看起書來,門外卻迎來了一位內侍,輕聲細語的道明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