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計謀不能說不好,但呂不韋最擔心的莫過於,萬一要是百姓失控,嬴政確定能控制得住局面嗎?那高高在上的秦王是否知道嬴政的計劃?是不是給了嬴政人手?
太多的問題從呂不韋的腦海中閃過,但呂不韋一個都沒敢問出來。
呂不韋也清楚的知道,這件事他去挑起,也必須要確保最後能幫嬴政收得了場。
從前的呂不韋視子楚為踏板,他們相互之間算是合作的關係,他幫子楚回到秦國,成為太子最看重的兒子,而子楚也會幫助呂不韋一步一步的走入秦國的政治中心。
互惠互利的兩個人都會通過他們的合作,達到各自的目的。
只是嬴政算是一大變故,至少在呂不韋的計劃里,嬴政的成長需要一段時間。本來呂不韋覺得他會是一步一步帶領嬴政蛻變的那個人,但沒有想到嬴稷會橫插一槓。從那一刻開始,嬴政已經站在了比子楚還要高得多的起點。
不可否認,嬴政的變化是巨大的。這也是讓呂不韋看在眼裡倍感欣慰的。
因此對於嬴政的計劃,呂不韋縱然心中存疑存懼,依然有條不紊的執行。
很快咸陽城內怨聲四起,無非都是在指責朝廷供養諸子百家,而諸子百家自入秦以來對秦無所貢獻。
剛開始聽到一兩句的閒言碎語,沒有人當回事,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怨聲載道的控訴著這一份不公。終於有人察覺事情不對了。
本來正奇怪挑撥不起諸子百家的各國探子,突然意識到也不是只有諸子百家鬧事才能讓秦國不痛快,秦國要是起了內訌,那也是能夠讓秦國動/亂的好事。
是因,各家開始在其流言中煽風點火。對啊,誰家糧食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白給諸子百家吃,怎麼不考慮考慮秦國內有多少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難道他們的生死無人在意?
有了各國添油加醋,越來越多的秦國百姓站了出來,對此表露不滿。
事情也很快鬧到了秦國的朝堂之上,嬴稷在聽說之後挑了挑眉頭,又怎麼會猜不到這其中必然是有誰的推手,否則百姓們根本想不起這回事。
「大王,如今百姓怨聲載道,若是長此發展下去,只怕是要引起大秦動/亂。」秦國的朝堂之上,聽說百姓突然不滿於秦國好吃好喝的招待諸子百家,剛開始聽說也是讓他們懵了,很多人其實想說,他們要是記得不錯,諸子百家的一因吃穿用度都是從嬴稷的私庫中撥出的,並非國庫,否則第一個表露不滿的將是他們這些臣子。
但是外頭的百姓不清楚內情,他們只知道諸子百家自從入咸陽城以來,好吃好喝,日子過得分外的逍遙自在,偏偏這群人卻無貢獻於大秦,這難免讓人很是不高興了。
「依你們所見,該當如何?」嬴稷笑笑的問。
「大王還是應該派人出面平息民憤。」百姓們說出了心中的不滿,只是希望得到朝廷的重視。秦國的根本是秦國的子民,絕對不能對自家的百姓動粗。那就只能讓人出面平息民憤。
嬴稷聽到這句話相對滿意,「寡人已經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