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著人之後, 自不必說, 驅逐出秦國。
抓人的時候,呂不韋並沒有故意隱瞞, 反而鬧得人盡皆知。
既然嬴政已經特意叮囑他千萬不要忘了秦國為何如此善待諸子百家,那麼把人趕走也必須有正當的理由。
事情呂不韋沒有在匯賢閣說出, 必然會有人告訴惠賢閣的每一個人。
果然在抓住一個人之後,在沒有人不長眼的膽敢偷取紙筆墨硯。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欺世盜名的人也開始離開秦國。
正所謂大浪淘沙,剩下的也都是真材實料,一心撲在學識上的人。當然也包括確實有治國平天下能力的人。
這群人里有一個名叫公孫革的,可以說是精通百家,儒法道,皆有涉及,而且非常的犀利。
自打入了秦國以來,公孫革都是不顯山不漏水的,埋頭就是吃吃喝喝,等到嬴政公布他們可以著書立說之後,他也是埋頭苦幹的寫下自己所學所得。
別人或許還會猶豫,為何非得要用秦國的文字寫下他們的思想,那不等於把他們的思想變成了秦國的所有物嗎?他倒是從一開始就沒有一丁點的遲疑。
自打入了匯賢閣,公孫革就埋頭苦幹,第一個將思想寫出來交到呂不韋手里的人也正是此人。
呂不韋當時接過厚厚的一疊紙,看著披頭散髮,眼下發青,腳步都有些漂浮的公孫革時,差點以為自己撞到了鬼。
好在很快反應過來,站在他面前的這一位是活人。
「刻經之石能否讓我看上一眼?」公孫革也不管自己有沒有嚇到人,只是提出自己的要求。
呂不韋還沒查看過他送來的內容是否適合雕刻,結果對方已經提出了要求,呂不韋想都不想立刻回答,「當然可以。」
雕都給他們雕了,難道還能捨不得給他們看上一眼?秦國不至於這番小氣。
「等你們開始雕刻了,喊我一聲。」公孫革一聽秦國的態度如此之好,馬上高興了。
呂不韋趕緊翻看公孫革遞上來文字,仔細看完之後呂不韋眼睛發亮。
沒有任何遲疑,呂不韋收拾好文書立刻進宮要見嬴政。
嬴政雖然負責諸子百家的事,但讀書識字也一刻不敢怠慢,雖然在這段時間裡,嬴政也從諸子百家之中抽出了好幾個,也願意好為人師的人進宮教自己。
只是有句話怎麼說呢?這老師教學生看的是緣分,學生和老師之間也得看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