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那些秦國臣子的話來說,希望呂不韋可以勸一勸嬴政,千萬不要輕易相信魏無忌,甚至根本不應該和魏無忌多作接觸。
秦國這幾年王位換得太快,快得讓秦國上下都不太安心。要是這種時候嬴政再出半點差池,那對秦國來說何嘗不是一樁大禍。
為人臣子的應該要提醒年幼的秦王, 千萬千萬不要做出危及自身的事情, 萬一要是哪一天魏無忌動了殺心,憑魏無忌的本事, 嬴政在跟前,未必不能取嬴政的性命。
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個道理呂不韋也不是不清楚, 無奈嬴政自有主張,根本聽不進其他人的勸諫。況且嬴政都去見過魏無忌了,這種情況下讓呂不韋再勸也勸不出個所以然。
比起嬴政和魏無忌的事兒,朝堂上的事情更讓呂不韋不得不關注。
趙姬既然已經成為大權在握的太后,針對秦國如今的情況也得做出相應的調整,比如滿朝的文武大臣。
用一句話來概括,趙姬針對朝臣們作出考核要求。
之前當官的只要坐在這個位置上,做事不做事根本沒有人管,現在趙姬必須得改變這種情況,尸位素餐者,留之何用?
考核的要求提出來之後,不意外遭受不少人的反對。秦國的朝堂之上吵吵嚷嚷,一時之間變得如同菜市場一般。
「怎麼?以有能者而居之,你們不樂意?當我大秦的官,要麼不當,要當就當好,難道不應該嗎?爭論不休,指責本宮苛責於你們的人,不如告訴本宮這些年你們對大秦有何功勞?倘若你們無功於大秦,本宮撤了你們的官,又有何不可?」任憑底下的朝臣,如何爭執不休。趙姬依然不慌不忙。吵到最後,嬴政都無聊得打起哈欠了。趙姬才慢慢悠悠的說出這番話。
不能說趙姬的出發點有錯,只不過很多人並不能接受,自己將來既然還要接受考核。
「難不成你們以為當上了秦國的官,不管你們做不做利於秦國的事,秦國還得養著你們,哄著你們?你們是將我秦國當成了什麼?一個可以任由你們揉搓擺弄的國?還是你們的父母?」趙姬問問這群人是何用心,怎麼敢針對她說出的考核提出反對的意見?
明明這一切是他們理所當然該做的事,到最後反而成了趙姬,這個提出正確要求的人有錯?
「請太后息怒臣,等並無此意。」企圖肆意擺弄秦國的人,他們還沒有這個膽子,但是他們也知道,如果按照趙姬提出的考核標準,只怕是他們這些人之中有大半的人都當不成官了。
「如果你們不清楚眼下的大秦到底有多少想幹事兒,干實事的人等著入朝為官,不如你們自己走出去看一看。」趙姬不建議他們這群人走出去看一看,大秦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如今的大秦是不是還可以接受他們的碌碌無為?
「本宮對你們的要求並不高,只希望你們能夠在其位而謀其政。當著我秦國的官,享受著我秦國給予你們的權利地位,那麼你們就應該盡你們的本分。君與臣之間本該互惠互利,倘若只利於你們,而不利於君,也不利於秦國。本宮為何不能改一改這規矩?」
凡是逃不過一個理字,從前因為人才的稀缺,所以誰家都得哄著一些明明無所事事,甚至可以說算得上國之蛀蟲的人,只盼著這群人別鬧亂子,別給自家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