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當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有些暴動也就不可避免。趙國是在向天下人證明, 不要再不拿尋常的百姓當回事兒,當他們沒有了活路, 就莫要怪這些人,也讓你們這些王侯貴族沒有活路。
被提及的韓國呀,這時候看著趙國被滅,又在想些什麼呢?
越發喜怒不形於色的嬴政在退朝之後,回到書房時看到跪在書房內的韓非,「韓先生這是都聽說了?」
朝堂上的事兒韓非不可能不知道,畢竟他是作為嬴政的師傅,在嬴政的身後為嬴政指點籌謀。趙國已亡,曾經的趙地歸於秦國,秦國的腳步絕不會就此停下的,反而會繼續往外擴張,直至天下大定。
而臨近秦國的兩個國,一個是魏國,一個是韓國。
魏國不用說,因為魏無忌必然不會成為第二個被秦國所滅的國,可是韓國未必有這一份好運氣。縱然這些年來韓非不是沒有想過為韓國謀劃,可惜,秦王和秦國的太后都不是省油的燈,他的那點算計根本逃不過兩人的眼睛。當韓非做出的是利於秦國的決定時他們會採取,想要損害秦國的利益絕不可能。
「寡人一直覺得你和信陵侯是不一樣的,因為你知道天下必須一統,這是大勢所趨,也是必然的結果。韓國沒有機會了,縱然曾經你給過他們機會,韓王不懂得把握,不願意推行你的改革,韓國註定了只能被他國所吞併。任你再籌謀亦無力回天。」嬴政並沒有將韓非叫起,反而緩緩的從韓非的身邊走過,同時跟韓非陳述這樣一個鐵一般的事實。
「非,明白。」簡短的幾個是,透露出了韓非心中的絕望,但這一切並非是韓非造成的,他縱然有救國之心,高高在上的韓王不願意聽從他的建議,不肯推行他的改革,這一切又怎麼能怪得了他?
這時候韓非同袖中抽出了一塊錦帛,給嬴政奉上,嬴政身邊的人當即上前取過,送到嬴政的手中,韓非輕聲道:「韓,所獻。」
結巴的人沒辦法說長句子,好在這些年嬴政和韓非相處的久了,只需要簡短的幾個字,嬴政便知道韓非話中的意思。
「韓國所獻。」嬴政一邊打開手中的錦帛,一邊緩緩的說出韓非的意思,韓非應下一聲是,嬴政嗤笑一聲,「獻出幾座城池以保全韓國,如果換成是你,你會答應嗎?」
這一刻韓非面如死灰,卻依然擲地有聲的回答嬴政的問題,「不會。」
嬴政眼中流露出了是對韓非的讚賞,縱然韓非知道他應該為韓國謀劃,可是嬴政又不是蠢貨,明明有能力一鼓作氣滅了韓國,為何他還要接受韓國送上的幾座小小的城池,從而停下滅韓國的腳步呢?
「大勢所趨,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這一刻的秦國做好了所有的準備,斷不會再因為任何人而停下腳步。」嬴政沒有在看錦帛上面畫的到底是韓國的幾座城池,這一刻的嬴政堅定而果斷,無聲的向韓非昭示,有些事情到了如今,絕不可能因為他一個韓非而有所改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