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妙妙:???
啊這?
是不是因為自己給他講了呂不韋這個權臣的故事。導致崽崽想像呂不韋這種權臣學習?
沈妙妙於是立刻換了個非常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孔融讓梨:
「這個成語呢,講的是有一個叫做孔融的孩子,四歲呢就懂得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和弟弟,於是呢,他的謙讓之名不僅得到了父母的讚賞,還變成了成語,家家戶戶口口流傳。
崽崽,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學到了什麼呢?」
嬴小政若有所思:「所以要把梨讓給弟弟吃。」
只是讓個梨,就可以在父母和外人眼中有這麼好的名聲,所以要懂得舍小利逐大利。
要把梨讓給弟弟吃,把王位留給自己做。
六歲的嬴小政很快領悟到了這個成語的「真正」含義。
沈妙妙不知道自家崽崽的腦電波和自己完全反著來,老母親還很是欣慰的點了點頭。
「接下來我們再學習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呢,原文出處是荀子,不過後來出名還是因為我家二鳳說的,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崽崽學唐詩
嬴小政氣嘟嘟的。
為什麼這個二鳳崽這麼深得仙女姐姐的歡心,難道是他撒嬌不夠用力嗎?
難道二鳳崽能有祖龍崽更可愛嗎?
難道他秦始皇橫掃六國,這麼大的功勞都不值得說一個成語嗎?
然而,沈妙妙卻沒有發現崽崽此時那酸里酸氣的眼神,為了崽崽的道德,很是思索一番斟酌講道:
「水的力量看似薄弱綿軟,可是千千萬萬滴水匯總在一起,其力量卻是龐大無窮。所以作為天下萬民的統治者,什麼時候都不能飄。
而二鳳正也是因為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時時將百姓的安危掛懷於心,最終成為了萬名讚揚的千古聖君明君。
崽崽,所以這個成語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呢?」
嬴小政思索良久,最終認真說道:
「那我就不要做舟了。」
他和李世民處於的境遇不同。
李世民愛惜名聲,可他作為一個曾經東躲西藏的質子,他在意的從來不是什麼仁義美名,無論是暴虐殘酷還是聖名,他要做的,是一個從未有人做到過的開創者!
他必不能做被任何一國百姓淹沒的舟,他要做的是那高大的河堤,約束水的流向,統一水的行動。
「所以神仙姐姐,我做河堤就好了,這樣就不會被水淹了。」
沈妙妙:???
崽崽的神思維讓沈妙妙一時都噎住了。她試圖從崽崽的邏輯里掙扎出來,繼續說道:
「就算你說的有理,可是從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歷史的大趨勢總會如此。
何為歷史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