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母親一問,賈赦臉上也有迷茫神情:「那人我也不熟,聽說是前幾年的進士,似乎是甄家的遠親,祖上連過宗。」
賈母聽見甄家,似是鬆口氣:「想必不是那幾家,所以咱們不認得,既是遠親,將來多走動走動,也熟悉了。」
崔氏聽賈母一說,連忙笑道:「京中人家多,也是母親這樣見過人家多的大約還能認出來,若是只我出門,總是怕認錯人呢!既是這樣,明兒我就預備幾樣東西送去甄家。」
賈母對崔氏的懂事很滿意,忍不住拍著她的手誇她:「你也巧,這些人和事,都是慢慢認全的,我年輕時候,還不是出去就要睜眼瞎,多學一學就好了。」
夸完長房媳婦,老太太眼中又浮起幾分憂慮,榮國府總討不著差使做,如此下去,怕在京中越來越沒分量,賈政在工部的差使,拿到旁人眼中去,算不了什麼。
史家那邊瞧著還是後繼有人的模樣,自己這兩個兒子,都不算出色,尤其是老大賈赦,這一二年收斂許多,只要不惹事,被貴人惦記上,她就要念佛。
從賈母那邊散了回去,崔氏趕緊叫人去預備明天去甄家的拜禮,讓賈赦寫帖子。
賈赦無奈:「你操這些心做什麼,咱們家幾時要去巴結那樣的人了?老王爺也是隨口一說,面上過得去,才不會提什麼美言。況且以後再工部當差的也是老二,輪不到我們占好處。」
崔氏耐心勸他:「這些人家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能幫上忙,那個姓甄的大人,走的是官路子,和咱們不一樣。就說家裡雖然眼看著林姑爺能成氣候,可他才多大點年紀?
老爺年長,且不說為著二弟那邊,就說為著林家小姑爺,也該多往官場上探探風。」
崔氏還有一樣沒說,二房那邊蒙著祖蔭,除非他十分出色,能當聖上的近臣,不然官職和差使,沒個五六年去,別想動一動。
賈赦聽崔氏一勸,也不擰巴了,讓人去拿榮國府的名帖:「也是奶奶出身的人家和我不同,比我想的遠。」
崔氏的父親原先當過好些年的太僕寺少卿,現下已經因病告老,崔氏的母親只養大她一個女兒,其它兩個弟弟都是姨娘所出,現在也跟著父親回鄉了。
正是這個樣子,崔氏在榮國府上只能更加小心翼翼。
夫妻二人正說著話,賈母身邊常使喚傳話的嬤嬤過來。
那嬤嬤道:「林家遞了帖子來,說是過兩日登門拜會,老太太說要好生熱鬧一回,讓奶奶儘管去帳上支錢,還要大爺去問東府敬大爺能不能來。」
聽說林如海要來,賈赦馬上就有精神,再看嬤嬤的傳話意思,母親必然也是想著要好生找樂子的,不然也不會說出讓奶奶只管支錢的話。
賈赦笑道:「請戲班子、雜耍班子的事,奶奶只管交給我,外面哪家唱的好,爺心中有數。」
崔氏見他如此熱心,不好拂他面子,只得笑道:「如此,就勞煩大爺了,大爺幾時往東府去,要不要再帶點補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