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恭謹答道:「送了,孩兒寫了帖子,明日親自去賀。」
依著母親的吩咐,又帶了一份禮,讓人預備衣裳和車門,親自去了蘇家一回,已是後話。
*****
江南之地,蘇哲又一次聲名鵲起,京城之中,卻是有人依舊念著林如海。
皇帝陛下辦過瓊林宴,今年的進士入翰林,前科進士要麼參加翰林的考教留任,要麼就是各處下派地方,加上原先聖上最倚重的工部尚書去年人沒了,戶部尚書房大人今年也因病致仕。、
聖上又點了一個江南的年輕探花,看蘇哲也是個俊逸模樣,不由想起林如海。
蘇探花雖好,還是不如林小探花率真可愛,皇帝陛下看著周邊老臣一個接一個離去,自己也不年輕,心中湧起陣陣的無力。
大臣們老氣橫秋,端正肅穆,當官的壓抑,當皇帝的也壓抑。
聖上想到也就順便問一句:「林小探花喪期要到幾時,若他也在,江南兩位探花郎,為我朝增光添彩啊!」
掌事公公趕緊接話:「陛下,按著三九之數算,林探花要明年才能還朝呢!」
皇上看著一干大臣,指著當中的翰林侍講:「你們翰林院記著,差不多的時候就把人叫回來,他年輕,正是該為國效力的年歲。」
翰林侍講躬身應事,聖上卻又要眾人議另一件要事。
「戶部尚書一職,朕決定提拔戶部侍郎楊康,諸位是否有異議?」
「聖上聖明。」
*****
光陰荏苒,轉眼已是林如海離開京城的第三個年頭,丁憂三載並不是整整三年,實則是二十七個月,京城裡好些人念著林如海,何況聖上金口玉言叮囑過翰林院。
眼看著林如海喪期將滿,那一年三月里,正是清明時節雨紛紛,杏花微雨之時,中宮的內監下江南料理聖上內庫事宜,打點採買。
還有一事就是召林探花起復的旨意,那公公專門穿著官袍,收拾齊全,上林家傳旨。
到地一看,林家宅子門頭上一溜兒的白燈籠隨著春風晃晃悠悠,守門小廝皆披麻戴孝,大門洞開。
傳旨公公心頭生氣一陣不祥的預感。
「哎呦,這是怎麼回事,林探花父親的喪期不是已經到了?」
門房見是官員模樣的人,趕緊上前道,「大人來的不巧,兩日前我家太太仙逝了。」
傳旨的公公可是犯了難,對一起來傳旨的同僚道:「這可如何是好,雜家當著宮裡的差使,還有一件就是傳旨召探花郎回京!現在這旨意,傳還是不傳?」
🔒49 ☪ 第四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