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看來,諸如林如海、蘇哲這二位同僚,還是不要外任最好。
江南的內情,朱謙作為親歷者,肯定心中分明,林如海不會問,蘇哲也不會問,他們只是翰林院處理公文的小翰林,不必卷進去。
現在三人雖然還能一處談天說笑,實則已經走向不同的官途。
今日一早林如海換上官服,雖要去賞梅,但他又不是和賈敏一起去,故而沒什麼打扮的心思,官服就是這樣的式樣,再披上他冬日進宮當差時候避寒的披風即可。
擷芳園門口,朱謙、蘇哲與他碰頭,三日皆是差不多的打扮,後面來的大臣,也是大同小異,官階高的大人,衣裳看起來略好一點。
一干大臣的衣裝,和衣著華美的皇子王孫形成鮮明對比。
聖上要賞花,大臣們自然要跟著賞花。
當下的情形可不是尋常賞花,大臣們按著品階排著隊跟在皇帝身後,像是一條花花綠綠的拖尾。
聖上停在一叢梅花樹下,招手讓太子和幾個皇孫過去,挨個折了梅花,簪在他們頭上,義忠王也不能倖免。
聖上似乎對這樣的儀式十分滿意,也對太子這次處置江南節度使的做法更滿意,含笑點頭:「……朕看古畫上,多有文人簪花之習。」
太子笑道:「兒臣謝父皇賜花。」
梅林旁邊的煙波池上飄著裊裊霧氣,皇帝陛下看著自己的大臣們,一眼就看見當中有個俊眉修眉臉凍得發白,還沒蓄鬚的臣子。
微笑沖他招招手:「林小探花過來簪花。」
林如海移步上前,聖上折下一枝紅梅,簪在他鬢邊。
林如海垂首:「謝聖上隆恩。」
人面和紅花相映,聖上很滿意,揮手讓人退下,又給其它幾個大臣賜花。
反正這一回大家都要頂著花過一日,誰也逃不過,林如海心裡平衡了許多。
看過一回花,聖上又移步到水榭,看弟弟義忠王的眼神,就像慈愛的老父親看兒子,指著水榭旁一株白梅:「你的花兒養的不錯,記得父皇在的時候,這一棵梅花樹只這麼高。」
義忠王收斂的戾氣,在旁給皇帝斟滿暖酒。
「父皇仙逝時臣弟還小,卻不怎麼記得,只記得皇兄說過,父皇最喜梅園,故而小心看護,不敢怠慢。」
這麼一說,皇帝就更加高興了,連說幾聲好,又叫內侍過來,囑咐他們往擷芳園再種花,等到夏日裡還要來。
皇帝陛下也是人,只要兄弟收心不鬧事,太后那邊高興,他在宮中少幾分煩憂,國事已夠操勞,家事就少一些。
先前義忠王太能鬧騰,現在除去王妃出身低微,聖上也不再挑剔。
眾臣一直侍奉到下午,聖上擺駕迴鑾,直送到宮門口,各自散去。
只是一日,未曾做多重的活計,林如海便覺著腰酸腿乏,疲憊不堪。這一回看下來,聖上果然對義忠王存著深厚的兄長之情,十分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