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見賈赦說的直接,再看沈姨娘臉色。
原本也該說點寬慰之語,但是現在眼看著大羅金仙不能救,反而顯得虛偽至極,大爺說的對,沈姨娘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姐兒。
沈姨娘凹陷的眼眶一滴滴滾下淚來,虛弱道:「多謝大爺和奶奶,在我這邊不成個樣子,免得過了病氣。」
沈姨娘哭得傷心,崔氏也跟著心肝兒絞痛,賈赦呆不得,紅著眼出來,只留崔氏和沈姨娘說話。
賈赦回到主屋,叫人把二姐兒抱過來,小丫頭還只得十個月,不會說話,只能叫人抱著勉強邁開步子,賈璉拿著小鼓逗她,姐兒抓住上面的絡子咯咯笑,絲毫不知生母已經燈盡油枯。
第二日早上,丫鬟再服侍沈姨娘吃藥才發現人已經走了,安詳的平躺著,沒有存著怨氣。賈母聽見消息也哀嘆一回,叫崔氏好生打點她的喪事。
賈母還是為這姨娘流了兩滴淚,「她來我們家,素日裡溫順知禮,原本也是個官家小姐,而今去了,你把她和她父母葬在一處,也好叫一家團聚,咱們府上積德。」
眾人都勸老太太不要傷心,奉承賈母是頭一個慈悲人,賈敏聽見消息,也唏噓一番。
她的印象中沈姨娘話很少,總是默默站在一旁,就像一個會喘氣的擺件,至於她長什麼模樣,賈敏竟然記不清。
沈姨娘父母在時,也是嬌養的小戶之家,正經讀過書,若不是家道中落,無論如何也不會被抬進賈府當姨娘。
先前大嫂崔氏看中的也是這點,嫂子真心想給哥哥物色好姨娘,不像是二嫂那邊,找的是好拿捏的家生子。
若真論起來,大嫂崔氏是比二嫂嫂更有格局的主母,只要你謹守本分,她也心寬,可惜沈姨娘命薄。
林如海聽見消息,竟也是像被什麼扎了心,倘若黛玉不是生病體弱,將來指不定也會被弄到哪個勛貴家,若是幸運,能當個續弦,還是個正房太太。
若是不幸,多半就和沈姨娘一般,淪落為妾室,再遇上不善的主母,可憐巴巴討生活。
林如海越想越難受,心肝兒脾腎都像被揪起來,他躲到書房中緩了許久,方能正常喘氣。
再過得兩月沈姨娘生下的姐兒滿周歲,崔氏為爭一口氣,正經清客抓周,老太太賞了她兩個項圈,還給她取了名兒,跟著賈元春,就叫做迎春。
朝堂之上沒有大事,聖上往江南『化緣』一回,填了國庫。竟然沒把銀子全部用在私庫里,這一回走得值當。
朝堂六部尚書爭的面紅耳赤,多半是因為錢往哪兒撥,現在錢財充裕,當然你好我好大家好。
朝里有錢,發給商戶的帑銀就更多,金陵薛家埋了老太爺,聽說有差使,派了迎娶伯爵府姑娘的老三,往京城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