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知州和幾位同僚心裡都有計較,這位顯然是外放歷練,將來要被聖上弄回宮中重用,入內閣的料。
他們再看林如海風姿,遠遠看著就卓爾不凡,湊近一看長相。
怪不得京中那美探花的名聲傳了一年又一年。
真真,名不虛傳。
林如海一笑,作揖還禮,幾位大人好似在初冬日裡吹到春風,十分陶醉。
京城裡的露水,沐浴聖上天恩,養出來的大臣都帶著仙氣兒。
林如海笑道:「本官初到此地,諸事不達,還望諸位同僚,多加相助,赴任一事本不欲驚動諸位,諸位盛情,在下惶恐。」
說罷又拜,幾位大人再度還禮,百姓們平常不得見官,今日卻在城外能見那麼多官老爺,早就忘記自己還要趕路進城,停住腳步伸著腦袋,探頭探腦。給他們十個膽子也不敢湊過來圍觀。
林如海露出為難神色:「恐在此處逗留太久,有礙觀瞻,而今道路已通,下官想要進城去。」
這樣的陣仗,像是在折他的壽啊!
幾位大臣聽林如海的話,又上了馬車,非要林家的馬車進城,他們才跟在後面慢慢走。
林如海無奈,只能先讓家裡的車馬載著賈敏和兩個兒子到下榻之處歸置,自己還沒穿官袍,就跟著知州一齊進府衙。
前任知府年又六十三,沒見病痛,一早僕人去看,躺在床上沒有氣息,聽說走得安詳。
知府七月身故,廬州府諸事由吳知州代為打理,現下林如海一來,吳知州小心謹慎,擔心上峰責備自己僭越,故而忙不迭請林如海過來,表明自己不敢越權。
吳知州也有五十歲上下,天然一副笑顏,說話帶著三分怯:「下官剛好是大人後面那一科的進士,那時聽說大人尚在孝中,是以無緣得見。」
吳知州話畢,其餘幾個負責六房、出納、司獄等事務的官員也跟著點頭附和。
他們聽過林如海的名聲,先前在京里時剛好是林如海孝期,誰都沒見過小探花。
這群人看著客氣,實則以退為進,心底肯定存著幾分試探,還未出京時,林如海就打探過,這位吳知州是山東人,性子卻不像山東那邊的官員,謹慎膽小,油滑的貓兒。
他不結黨,沒靠山,自然只能謹慎說話辦事。
林如海進到衙內,想到一處知府下設六處、還有典獄、卷宗、出納、稅收等事,冗雜的讓人頭痛,還是原先只管收稅簡單。
府衙打掃歸置齊整,青石板路乾乾淨淨,候在一旁的衙役也衣衫乾淨整潔,沒有萎縮之態,不知是為了迎接他特意打掃過,還是原先就如此。
齊洪忙不迭的,要衙役搬來將近半尺高的書冊,「大人,這是今年秋收之後,收上來的稅目,大人請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