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知州接過來,此人算的帳目和衙門算出來的差別不大,還標註出幾處錯誤,都是下面的人加減出錯,大宗項目沒問題。
他乾咳兩聲,把一頁紙又遞給其他人:「錯了幾處,好在不是大錯,你們記得改正。」
至此他們也不敢看輕這位四指帳房,再看春風笑面的林大人,心底莫名發憷,要是帳目真出紕漏,林大人肯定鐵面無私,大家就等著倒大霉!
林如海讓人把帳目搬回去,將那位帳房先生請到一邊,耳語幾句,就讓眾人散了,各司其職。
眾人以為此事已經了解,心底放下石頭各自散去,晚間林如海自衙門歸來,手裡還捏著份冊子,斜靠在檀木椅子上,喃喃自語:「看不出苛捐雜稅……是不是,半道被人劫了?」
賈敏捧著一盞羊角燈進來,喚林如海去吃飯,見他手不釋卷,嗔道:「天已黑了,再看就傷眼。」
林如海放下手上的東西,賈敏瞥眼一看,皺起眉頭:「好端端的,為何要把衙門裡的公文帶回來,一會兒有了差池,還成家裡的不是。」
衙門公文多是要緊東西,林如海一到廬州就弄出不少動靜,還是謹慎為妙。
林如海把冊子合起來,「不是衙門公文,是我謄抄的副本,算不得要緊物件。」
賈敏剛看過兩眼,又把那本冊子攤開,在燈下細看,隨時展顏一笑:「原來朝中稅收,收到官府里,就是這個東西。」
這還是賈敏頭一回見官文,她們只是在書上看過,平日裡聽過,這回才算真見到了。
林如海耐心與她解釋:「今日我請先生算過,沒多大出入,只是一地不見苛捐雜稅,倒是叫我意外。」
見林如海竟然疑惑此事,賈敏不由笑了:「你看明面上沒有,誰知下面如何盤剝,就說我們莊子上交來的,也要被莊頭刮一層,記帳的人能寫會算,隨手一改,只要不大改,誰能看出來?我們家每年手上來的東西,也只看和往年差別大不大,往年也有莊頭從中揩油,一年年的,都是這樣把式。」
治國治家,皆是如此,人心總是不足。
林如海點頭:「是這個理,都是根上的毛病,他們帳目不出大錯,我也不能多言。」
廬州的稅收的好,但林如海心裡明白,這多半是下面各級層層盤剝一回收上來的稅目,諷刺的是,朝廷還要夸一回,下面的大人盤剝的少,百姓日子沒那麼難過。
此事也算林如海的政績上,更是廬州各地大小官員,送給新上任廬州知府林如海的「見面禮」。
外面林璋牽著小哥兒進來,艱難的把弟弟抱過門檻,喘氣叉腰:「真是個墩子,以後給你取名,就叫林墩子!」
冬日裡林家小哥裹著襖子,剛剛能走穩當,矮墩墩一個,滿家跟著哥哥後面走。
賈敏過去把二兒子抱起來,在林璋腦門上彈一回:「你還笑他,原先你這麼大的時候,比他還像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