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他只能將下屬幾處督察鹽稅的官員都召集來,又請託知府大人協助,避開他們當地事務,每人每日隨機領號牌,再抽取對口的地區,儘量增加偶然性,免得下屬作弊。
一群人扎堆忙了十多日,才把朝廷的任務派完。
比前些年,推三阻四家家挑選,各家送禮吃酒,快了不知多少。當官的如何貪財,也不願看見當地因為鹽慌造成民亂,此是重罪!
等林如海帶著轄區內下屬打仗一般交差,眾人才反應過來,兩淮鹽務上的官員,都被朝廷擺了一道!
他們想埋怨林如海,但林大人這十來日,來得早走得晚,公務上挑不出錯處,關鍵他一來朝中就鬧這樣么蛾子,聖上肯定就把他當刀,誰敢惹啊?
若表現好,像山東糧道的那位朱大人,馬上就能升官。還好林大人知情識趣,自己雖不收錢,但朝廷份例內的孝敬銀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官員們才不至於半點收益也無。
這回蘇家人脈廣,弄到一個錢塘縣的販鹽資格。薛家就不幸運,薛家採買的木材在漕運上出了波折,騰不出精力去販鹽,當真應了林如海所說的『貪多嚼不爛』。
薛家老三有一件喜事,前年長輩從京城伯爵家定下來的嬌妻王氏誕下麟兒,立住養活成人,家中取名薛蟠入譜,他終於有後,以後就能正經從族中多分一份家財。
薛家三爺藉由王子騰的勢力,又讓甄家從中說和,妥善處置漕運的齟齬,準時運到木料向朝廷交差。
行至京城,又和許多王公家搭上線兒,死生大事,誰走的時候都想要快好板財,薛家手裡捏著木料,除去宮中供給,還能給大小官員供應,直接開個棺材鋪,他家料子好,半賣半送,生意漸漸走向正軌,欣欣向榮。
林如海這邊日子也過得挺美,這回只需一月,就把販賣鹽引的收入向朝廷交割完畢,大小官員都扔掉一個燙手山芋。
繳稅痛快的地方,每年都會受到朝廷誇獎表彰,江南地域私自販鹽的連坐和檢舉制度深入人心,餘下就只有督導各處打擊私鹽的任務,公務一下少了很多,林如海又可以悠哉悠哉過日子。
小林大人不喜宴席飲酒,不喜歌舞戲文,閒來天氣好,休沐時會帶著愛妻和兩子出外踏青,查訪民情,已經成為揚州城一道風景線。
這樣的愛好,實在是過於正常,顯得林如海在揚州官場很不正常。大商戶看著手上的瘦馬急火攻心,費盡心思打探林如海喜好,怎麼就送不出去啊!
這年七月里,好消息飛到江南,賈珠得中秀才,賈母決定喜上加喜,年底就給賈珠把婚事辦妥,迎娶國子監祭酒李守忠家的大女兒。
林如海疑惑:「珠兒不是沒滿十五?」
怎麼這輩子賈珠比前世成婚還早,賈政他們兩口子,還有老太太,是怕賈珠死得不夠快嗎?
賈敏也覺著那邊操之過急,年紀輕輕就成婚,身子都沒養成,難道不怕孩子不知節制,作踐壞了身子?
勉強笑道:「我也不知他們如何想,珠兒明年才滿整十五,但虛歲看來有十六,放到好些人家也能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