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慈悲。」
王夫人而今 最愁元春,好巧不巧的,她歲數已經很合適了,先前還有點風聲,現在都沒人問,又道:「偏生現在……元春丫頭歲數很該議親,明兒我家去一趟。」
……
既有軍隊,當然要向朝廷要糧,姑蘇特殊,林如海一上摺子,朝廷里批得很快。
義忠王說話酸溜溜的:「早說過,林大人愛民如子,能有林大人這樣的上司,是他們的福氣。」
林如海習慣了他這樣,面不改色回敬:「王爺過獎,下官只是盡分內之責,上書朝廷。」
義忠王又道:「往年那麼多人上書朝廷,能輪到大頭兵肚子裡的,不見幾粒米。」
從這點而言,義忠王很欣賞林如海,有多大能耐就辦多大的事,不懂的就不出頭,能辦的就把事情辦漂亮,現在不需要帶兵打仗,要穩定軍心。
林如海文質彬彬的樣子,各個節度使看著安心,跟著林如海那些大頭兵的日子比跟著原先的長官好過。
朝廷不是不給吃的用的,關鍵是最下面的人能吃到多少。
這回朝廷負責派糧的是林如海的老熟人,先前在廬州共事過的吳洪、吳大人。
那時候他們一個知府,一個知州,配合得很愉快,吳洪後面升官了,在北糧道上這幾年也過得不錯。
吳洪是那種會謀小利,也會辦事的官員,能攤上這樣的官,都是百姓的福氣。
吳洪頭髮全都白了,臉上皺得一層又一層,看見林如海,笑得臉上『開花』:「如海啊!廬州一別,經年不見,想不到還能在此處見到老夫吧!」
親熱說了幾句,吳洪趕緊上前拜見:「老夫僭越了,下官參見林大人。」
林如海有本事,這個年紀就到從一品,離著正一品大員,已經很近!
天氣轉寒,林如海邀他往大帳內去:「大人不是一直在北道?」
吳洪坐下來,笑著與林如海解釋:「老夫我進京述職,原本想著這把年紀也該致仕回鄉,聖上遣我往南來,剛好你也在南邊,我就過來了,這一路許久不見江南風光,甚是懷念,跑完這一趟,老夫就要真真『解甲歸田』啦。」
真羨慕啊!林如海也很想明天就致仕,回家帶娃。
吳洪沖林如海神秘一笑:「今年河南倉滿,騰出陳糧,我給你送來。這批雖說是陳糧,但三年來河南倉收成好,最多只得兩年,我親自驗過,都是好米。最好的一茬,都給你!」
這可真真是個好消息,吳洪給他送回來上好軍糧,林如海起身誠摯感謝:「多謝大人。」
吳洪擺手,推辭不受:「謝什麼,不必客氣,唉!」
其實老大人也明白,林如海是被趕鴨子上架弄到這兒的,看看模樣,都沒有以前在廬州白嫩了,肯定操了不少心。
吳洪小聲問他:「你是代理,還是定了?」
林如海指指天:「看上面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