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尚書令多為正一品或者從一品,但林如海從三品上來,先前又被貶值下去,官員連升遷兩級。
大家心裡明鏡兒似的,聖上故意壓林如海一級,讓他擔著二品的官銜,做著一品的事情。原先太上皇就喜歡用這樣的手筆,新皇還真是有樣學樣。
無論如何,這在賈母眼中就是一件大好事,林如海官運亨通,賈母越發感嘆自己當年深謀遠慮,頗有眼光,尋得如此傑出的一個女婿。
官場的事賈母懶得琢磨了,林如海比自家兩個兒子穩妥,賈母只關心另一件大事:「禮部尚書,聖上隆恩,聖上隆恩!趕緊找人去問,她們幾時進京,是不是一起?」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雖然得道的不是實實在在的賈家人。
榮國府上下見老太太高興,嬤嬤們上前來說話湊趣:「老太太,咱們又能一家團圓了!」
揚州的人還沒動身,眾人就紛紛建言獻策,攛掇著賈母慶賀,只要一辦事情,大家只要肯動心思,就能撈到銀子。
賈母樂得臉上笑做一團,一迭聲地答應著。
她原本以為上一回女兒賈敏一走,這條老命不知能活幾年,興許母女不能再見,傷感得很。
而今自己身體硬朗,女兒又要往京城中來,這就是實實在在的一家團圓。
還好元丫頭也嫁在京城裡,賈母對王夫人道:「等他們到京城,把元丫頭接來,咱們聚一回。」
念著林如海的,也不只有皇帝和榮國府,義忠王近來,發現自家兒子十分用功。
不知不覺,都開始秉燭夜讀,那日他進宮探望黃鑫,回家例行去看看家裡的崽子,見他還在書房,燭火點的亮堂堂,開門進去,不免要過問幾句:「如何還不睡,近來為何如此用功?」
只見兒子一本正經坐在書桌前,端端正正的神情嚴肅:「父親不是說林家要回京,我要是懂太少,興許他們不和我玩呢!」
兒子如此用功,顯得義忠王愈發散漫,反正兒子做點什麼,不會招來上面疑慮,義忠王自個兒也覺著玩的累。
多讀幾頁書總比出去學些惡習花天酒地的好,花天酒地也罷,別把身子糟踐壞了。
他這兒子教起來還真省心,除了有時拌嘴,會義忠王氣個倒仰,比起京中那些紈絝子弟十分聽話且優秀。
義忠王反而有些尷尬,摸著腰間的玉革帶:「嗯……是該多用功,你自己忙著,為父……」
話還沒說完呢!桌子旁邊的小人兒不耐的沖他招手趕人。
得,他還是去別處晾著吧!
義忠王走在院子中,月光如水,想到以前軟軟可愛的小黛玉,也不知現在長得多高了。
義忠王待著寥落,是以挺喜歡小孩,對府上姬妾也大方,原先有個姬妾也養下一個小姑娘,可惜沒出月子就夭折了,後面也添過一個哥兒,那孩子生下來就沒活過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