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見他怯弱至此,更加覺得薛蟠可惡,連忙又讓了一回:「莫要如此,一會兒身子又不好受。」
太子向弟弟打包票:「你放心,此人竟敢藐視皇家,父皇必定治他重罪!」
太子如此說聖上確實也是如此作的。
此事不重罰,必有人藐視皇家威嚴,他早已召集了群臣幾位要緊的大臣商議此事
聖上見堂下大員少了一人:「如何不見林如海?」
在陛下眼中,林如海深諳中庸之道,莫不是怕得罪了人。
況且聽說這個什麼薛家和榮國府有著一絲關係。林如海莫不是想要徇私枉法?
若讓林如海知道,聖上這樣的想法,那才是大大的鬧笑話。
林如海自己不來是怕控制不住對薛牌公報私仇,刑罰太重,傷了自家的陰德。
朱謙出列,趁著聖上沒有大怒,慌忙解釋:「啟稟聖上,此事林大人需迴避?」
聖上沒好氣「如何說?」
他林如海偷懶還有理了?
朱謙便將先前就薛蟠與林家曾經的仇怨略提了幾句。
聖上聽罷火氣也淡了幾分:「原來如此,罷了,算他有幾分公心。」
「你們自己瞧著辦,朝廷的律法,豈能當做擺設?!」
既是皇帝陛下親自督促的案子,大臣們又調來大理寺卿,斟酌一番,最後給薛蟠定下流行流放二千里配往瓊州的刑法。
若只因為這件事情就將薛家合租滿門抄斬,顯得君王過於嚴厲。
十一皇子只是受了驚嚇,並未造成重傷。唉,這罪確實有些不太好定。
還好大臣們將結果報上之後,聖上對此判罰處滿意,諸位大臣也了卻一番心事。
薛姨媽得了消息,哭得宛若淚人一般。
唯一欣慰的便是和王子騰說的一樣,薛蟠暫時留得一條性命,總比當時一刀兩斷,身首異處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薛姨媽尚且未從兒子被流放千里的噩耗中緩過來。
小廝屁滾尿流的爬進來:「奶奶,金陵那邊……金陵那邊開了祠堂。」
開祠堂……
開祠堂,還能有什麼事情?
薛姨媽已經猜出了大概,仍是要從小思考中得到准信才甘心。
薛姨媽死死盯住小廝,登時只覺得五雷轟頂:「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