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點頭,轉而又問崔氏:「嫂嫂臉色不好, 身子還好嗎?」
崔氏鬢邊的白髮比先前又多好幾根, 臉色亦是蠟黃。
崔氏嘆氣,扶著迴廊上的柱子:「前兒我娘家來了信, 家裡兄弟不在了。」
大丫鬟上前來攙住她:「我們太太也不容易, 先後聽了兩回喪。」
聽這意思, 是兩個兄弟先後沒了。
滿家子還有老太太鬧得不曾消停,前前後後多少事情要應付。
就算有了兒媳, 賈敏了解大嫂的性子,總歸是操心得不肯放手。
還有迎春那邊,一月里有幾回傳出消息,王爺病重吊著命。
當母親的,總有操不完的心。
賈敏蒼白的安慰一句:「節哀。」
從榮國府回來,賈敏就和林如海說了自己的打算:「我想去江南,看一看玉兒。」
賈敏去信讓黛玉回京,林如海又去信讓女兒先回江南料理老宅修繕和祭祖事宜。
黛玉應當中途就改了道。
林如海見妻子主動提及,頷首道:
「也好,聖上有意讓我去當巡南的欽差,你也好幾年不曾出門。」
既然林如海公務上要去,夫妻一起出門,再好不過。
好在二人都不是那等奢靡享受之人,預備出行的東西,並不繁瑣。
南巡欽差的重任落在林如海頭上,對東宮太子而言,不是好事。
這位林大人平日悶聲不響,對貪墨一事卻從不手軟,凡是當官的手上多半不乾淨。
太子殿下不知自己的人會不會留下太惹眼的把柄。
好在林如海不是鐵面無私的朱謙,雖一視同仁,但不會下死手。
這麼看來,似乎也不是一件壞事。
太子問:「父皇為何讓林大人去?」
皇帝陛下換上便裝,對兒子還算和顏悅色:「林大人最合適,原先就是江南出來的大人,先前還管過鹽政,你說朝廷里哪個比他好?」
太子自然見好就收,躬身道:「父皇聖明。」
正是因為林如海管過鹽政,他這一去,江南的錢,肯定都往國庫去,拿不到手了。
太子一日是太子,國庫的錢就不屬於他。
當欽差有一處不好,路上走得慢。
若只往江南去,至多兩月也該到了。
可惜林如海著實是個負責的欽差大人,看看這邊的水患,那邊的桑田,再巡一回河堤。
三月有余,還沒至姑蘇。
那邊冷先生都已經在粵地畫好了圖,趕往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