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爸算是考進城裡的鳳凰男,她媽也是幾個子女中相對出息的,她爹媽都是幾個兄弟姐妹中過得相對好的,按道理她們家經濟收入條件還不錯,應該過得很好,實際上卻正好相反。
她爸覺得自己是長兄,經濟收入也還行,於是可勁兒地補貼自己的弟弟妹妹;而她媽那邊的娘家人看不慣她爸補貼兄弟,於是努力從她媽手裡撈錢,用來補貼娘家的親戚。
於是她爸媽的工資,一邊補貼婆家的兄弟,一邊補貼娘家的兄弟,留給自己小家庭的所剩無幾。
而對於童年的王若玲來說,那就是一場災難,她們家住在職工大院,她父母都有工作,都能賺錢,按道理沒必要過得磕磕巴巴,偏偏他們家就是最窮的,她爸媽都省錢節約,捨不得花一分錢。
而跟職工大院其他孩子比起來,王若玲就是吃穿最差的。
這些對於小孩子來說,其實還意識不到什麼,但是在職工子弟學校,偶爾老師透露出的那種同情和可憐,還是深深地烙在了她身上。
老師也很疑惑,按道理她不應該過成這樣,為什麼看起來那麼窮酸?
王若玲也覺得自己家裡面很窮很窮,從小就不敢亂花錢,而長大了之後,她開始覺得一切都不對勁。
她家似乎沒那麼窮,實際上她爸媽節儉的太過分,而她爸那些所謂的窮酸兄弟姐妹,居然開始可憐兮兮,覺得她過得不好,給她送舊衣服了。
經濟開放後,他爸媽有些兄弟姐妹富起來了,談不上發大財,賺了點小錢就開始揮霍,開始非常看不上他們家,嫌棄他們家窮酸,卻忘了之前是怎麼磕磕巴巴從他們家弄錢的,他們發財的錢,借的還是她爸媽的積蓄……
她父母都是討好型的老好人,恨不得對自己的兄弟姐妹掏心掏肺,摳自己摳子女,也要給兄弟姐妹補貼。
而這些兄弟姐妹,沒一個知感恩的,反而還都怨恨著她爹媽。
她爸的兄弟姐妹天天在她面前抱怨她媽補貼娘家多,跟她數落她媽的姐妹是怎麼從她父母手裡搞錢,教育她結婚後不要過分補貼娘家怎麼怎麼;而她媽的那一堆親戚呢,則在她耳邊抱怨她爸給的彩禮少,給他的兄弟姐妹花了多少多少錢……
這一切的一切,讓王若玲非常痛恨卻又無奈。
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王若玲心裡的那道坎卻過不去。她長大後,努力賺錢,就是為了不讓別人看不起自己,其他親戚嘲笑他們家窮酸,王若玲硬著一口氣,學了美容美髮的手藝,南下賺錢,靠著自己和機緣,在南方賺了一大筆錢。
回到家裡之後,她爸媽那些的親戚在眼紅過之後,又開始指責她一個女人不該賺那麼多錢,賺錢是男人的事,她一個女人怎麼可以賺那麼多錢?
緊接著,是諷刺她一個女人年紀太大了,嘲笑她嫁不出去。開始給她介紹一些二流子和瘸腿的男人,王若玲看不上,他們就嘲笑王若玲眼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