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老漢手有些抖:「是,是。」
他們忙了半輩子的家當基本毀在那幾年連年的天災上了,後邊逃到了祁陽縣來,從頭打拼,累了近十年,也經不住重稅重役層層盤剝,能把日子過好已是不易,買牛更是不用想,每年耕田都把自己當牛使。
然而買不起卻不是不關注,種地的老農,誰不想擁有一頭牛呢?偶爾進縣城裡,路過牛市也會進去轉一轉的。
十五兩,戰亂之前一頭犍牛也要七八兩了。
現在往東市去瞧瞧,那一頭牛換成牛肉賣,怕是都遠不止這個價錢,何況活牛?
「好官,咱遇著好官了。」
第233章 念頭
帶著幾分顫抖的聲音,是盧老漢的。
這一句話起,好幾個人接話:「是,咱遇著好官了,也遇著好朝廷了。」
那些年實在是太苦了啊,一層又一層的盤剝,只見過連你救命糧也奪的惡官凶差,何曾見過哪家官爺官眷把自家的家當這樣拿出來貼補百姓的啊。
經過事的似陳婆子、盧婆子,甚至壓了壓眼角,陳婆子笑:「有好日子了,往後都能是好日子。」
那差吏原也是平頭百姓,很能體會眼前眾人的心情,等下邊議論聲略平了,才笑道:「好了,今日就是這麼兩樁事,你們自己把村正選一選,選好了就早些過去吧,去得越早越能先選。」
家禽和牲畜長途跋涉來的,可不是只只都精神的,自是先挑的好,且早些賣出去,到了這些百姓手裡,總比在他們衙門倉房外的草棚子裡被照料得精心。
自然,這話他不會明講,那差吏看看眾人,問道:「可還有不明白的?」
自然是有的,除了牛之外,還關心家禽的價錢,紛紛相問。
差吏來之前顯然也是記好了功課的,有問必有答,家禽倒是沒有那麼低的價,至少和眼下的米價肉價是相對持平的,想也知道,那位刺史夫人是顧及農人春耕,那耕牛是真照顧了大家。
等得差吏離去,聚在這一塊的眾人遲遲沒走,都在談論著那牛價的事。
或者說,是談論刺史和刺史夫人。
近距離跟刺史說過話,據說和刺史夫人還是半個同鄉的桑蘿自然要被叫過來問問的。
桑蘿道:「半個同鄉,那是曾刺史抬舉,不過觀咱們這位刺史和刺史夫人,確實是心繫百姓的,也是咱們歙州百姓的福氣。」
「你們只道那牛的價錢得了刺史夫人照顧,依我看,那些家禽糧種,哪一樣都是咱們這位刺史和刺史夫人照顧了大家。」
大伙兒其實沒太聽明白,但眼下一心都覺得刺史和刺史夫人好,連連點頭應是,口中稱讚自不消說。
桑蘿笑,許掌柜笑著幫忙解釋了一句,道:「阿蘿說得沒錯的,咱們這位刺史出自太原曾氏,刺史夫人出自陳留范氏,太原離咱們歙州千里之遙,陳留也不近,這些東西不管是從太原運來的,還是從陳留運來,不說它本身的價值,只一路的耗費都不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