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江南的琅琊王都被趙含章的狠戾給嚇住了,雖然收到了王含的頭顱,但愣是一聲不敢吭,默默地收了人頭。
自然,徐州也默默地換了一個刺史。
琅琊王封地在徐州,所以他在徐州經營多年,要是換了別人去做刺史,一定施展不開,不死也會被琅琊王架空的。
但……去的人叫劉琨。
劉琨這個人吧,在趙含章看來毛病一大堆,但他在士族中是大拇指般的存在,而且他身上自有一股魅力,只要他想,他跟誰都能成為好朋友。
哦,對了,被趙含章要來做質子的段匹磾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早些年劉琨倚仗拓跋鮮卑,而王浚與段氏鮮卑合作,雙方時常交戰,所以段氏鮮卑和劉琨的關係很不好。
但歷史上,拓跋鮮卑出事以後,劉琨竟然能夠越過王浚和段氏鮮卑成為好朋友,和段匹磾等人結成了深厚的情誼。
不過可惜,最後段匹磾還是在王敦的挑撥中猜疑劉琨,然後把他殺死了。
雖然最後段匹磾殺了劉琨,但他內心深處還是很喜歡劉琨的,咳咳,趙含章舉這個例子就是為了告訴大家,劉琨在徐州很吃得開,很快就打開了局面。
徐州失去王含這個刺史不僅沒有混亂,反而更欣欣向榮起來,甚至有些士族已經有疏離琅琊王的意思,跟著劉琨偏向趙含章。
當然了,他們自覺不是偏向趙含章,而是偏向小皇帝,小皇帝才是正統,琅琊王……到底遠了一些,要是跟著他,豈不是又要和之前的八王之亂一樣了嗎?
看,琅琊王經營了十數年的局面,劉琨辦幾場宴席和音樂會就打破了。
趙含章羨慕的同時給劉琨下令,命他關注民生,準備一下在徐州開設學堂,收留流民,做好冬小麥的播種工作……
當然,這些都是目前所有政務上最微末的一些事,趙含章只是說一聲,下個命令而已,當下朝堂上比較惹人注目的是幾位皇帝的喪禮,以及他們的諡號,廟號等。
他們自己的皇帝,先帝的喪禮規格是沒有問題的,諡號和廟號等也不難,難的是劉淵和劉聰的。
朝中有一半的人認為劉淵和劉聰是亂臣賊子,隨便按個大將軍之類的號,再給個武開頭的諡號就已經夠給他們面子了;
但另一半人則認為不妥。
不管他們願不願意承認,匈奴漢國是真實存在過的,劉淵建國後也算有一番作為,即便立場相對,他們也不能否定劉淵,否定匈奴漢國,這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後人應得的一筆財富。
何況,匈奴一族還在呢,全盤否定匈奴漢國的存在顯然不利於民族團結和天下安定。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