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還按照之前的取官制度,那朝廷必定要被這三家把持,他們這些已經沒落的世家及旁支更沒有出頭之日了。
所以招賢考挺好的,他們都擁護。
朝廷的很多政策看似不相關,但會去參加招賢考的自都明白幾大政策間的聯繫。
招賢考和現今的教育制度掛鉤,現今趙氏學堂遍地開花,其實他們更願意稱其為官學,因為現在學堂花銷直接走的縣衙,學生入學情況等也直接和縣令的政績掛鉤。
而教育制度又與現行的土地制度、賦稅等有關,可謂是關關相連。
第1248章 囤糧
趙氏的這些族人都是識字的。
趙長輿雖然摳門,在對族人的教育上卻從未鬆懈。
趙氏不僅有一部份族田是專門用作教育經費,每年他還會額外撥一筆款項給族學。
族中適齡的孩子都可以免費去族學裡讀五年書,讀書所花費的書籍和筆墨紙皆是族學出的。
對孤寡貧苦一類的學生,族學還要負擔其飲食,成績優異,讀書有天賦的,族裡還會重點培養。
比如趙實,他家境就一般,且是獨子,但因為在讀書和武藝上有天賦,為了支持他讀書和遊學,不僅他讀書和遊學的花費族裡負責,他的父母族裡也會幫忙照顧,讓他可以心無旁騖。
讀書越有天賦,越厲害的,族裡給的照顧會越多。
而沒有天賦的學生,七歲入學,讀五年書,十二年散學,也足夠他學會基礎的字、數和道理了。
十二歲,在這個時代已經算半個大人了,不讀書,也可以在家中幫忙,或者尋找別的出路了。
所以,趙氏族人各個識字,識數,不少人還有一門手藝呢。
這樣的人不論在何處都餓不著自己,只不過是日子寬泛與否、稱心與否的區別罷了。
和趙萬一樣覺得不稱心的族人不少,成伯一打聽才知道,有六個人正在猶豫要不要和趙萬一起回西平呢。
趙含章翻過他們的資料,發現他們都是有一門手藝傍身的人,裁縫、帳房、金銀首飾雕琢,甚至還有一個的長處是詩賦。
趙含章看了不解,「擅詩賦?那這是讀書人啊,怎麼不去招賢考?」
成伯躬身道:「去了,在西平的時候就去了,還考中了呢,但沒多久就干不下去了,他文章寫得好,但也只文章寫得好而已。」
趙含章明白了,看了一眼他的前東家,更好奇了,「七叔祖請他是為了?」
「為了和文人雅客們說上話,」成伯道:「七太爺聘他做客卿,平時就養在府里,偶爾替七太爺招呼客人,幫七太爺捉筆做些詩賦,還是很有錢途的。」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