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是正常人,不能以正常人的倫理去推斷他們,」趙含章嘆息一聲道:「但是,超出正常人倫理的行為必遭非議和唾棄,所以我得阻止拓跋六修殺父,不然,他也活不成。」
拓跋六修要是真如歷史上那樣殺了拓跋猗盧,即便她同情他,也不能不殺他。
否則,天下道德會更加崩壞。
所以,拓跋猗盧可以死在任何一個人手上,就是不能死在拓跋六修的手上。
「我已經讓元立去代國,應該可以勸住拓跋六修。」
歷史上拓跋六修殺拓跋猗盧是因為沒有選擇,他不殺拓跋猗盧,他的其他勢力反應過來就會反攻,拓跋六修只有一座新平城,根本打不過。
殺了拓跋猗盧,他可以取代父親。
但他現在有了趙含章這個第二選擇。
趙含章覺得時間來得及,元立也認為自己趕得及,從洛陽快馬到代國,沿途換乘,三天便能到達。
而從平城出兵新平城就要走一天,這場仗怎麼也得打個好幾天吧?
元立想的是,拓跋六修應該可以守城幾日,不至於那麼早被攻破;
趙含章想的是,拓跋猗盧應該能支撐幾天,不至於那麼早就落敗。
誰知,這場戰事開始得突然,結束的也很快。
拓跋六修本來就想出兵,只是被心腹們勸住了,然後去找伍生求邀請函。
伍生一邊派人聯繫北宮純,由北宮純傳話給洛陽,一邊去打探平城的消息。
這一打探不要緊,聽說平城皇宮巨變,拓跋比延好像死了。
伍生都能打聽到消息,何況拓跋六修?
他幾乎是一收到消息就立即召集眾部將,和他們道:「比延死了,父親一定更不會放過我,他一定會派兵攻打我,我們當提前準備。」
於是開始挖陷阱,準備糧草,召集兵馬,沿途埋伏。
新平城是一座怎樣的城池呢?
當年拓跋猗盧登上平城郊外的一座高地,看到遠處有兩座山夾著,中間有一道狹窄的平地,於是說,這個地方地勢險要,是戰略要地,於是在那裡畫了一個圈,命名為新平城,就讓拓跋六修去鎮守新平城了。
新平城就在那道狹窄的平地中間。
從平城出發到新平城,需要渡過一條河,然後就是兩座高山,在高山中間就是新平城。
這兩座山限制了新平城的發展,同時,也給了新平城極高的防禦力,河流,還有城池入口處都是天然的關卡,同時也是極好的設伏地。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