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老先生就把孫女帶在身邊,孫女說,「我做夢了,夢見自己應該著男裝,叫向榮,這樣或許弟弟就來了。」
於是謝老先生就給她改名叫向榮。
孫女說,「弟弟可能不喜歡陽夏的風水,聽聞琅琊人傑地靈,阿爹阿娘若去琅琊居住,說不定能引來靈童。」
於是他們一家就跟著被徵辟到琅琊的謝老先生一起搬到了琅琊。
等戰火四起,謝老先生憂憤之下病逝,謝向榮又說,「祖父半生飄泊,此時落葉當歸根,這才是最重的孝道。」
於是本來想向南逃亡的父母不得不跟著她一起扶棺回鄉,他們幸運的躲開了路上的匈奴大軍,跟著一群流亡的難民到了陽夏,迅速聯繫上謝時的親眷,被他們庇護起來,躲過了那一場兵禍。
然後謝向榮開始為祖父守孝,以守孝為名拒絕了許多親事,去年年中出孝,謝家父母要給她說親,她就反過來勸父母,認為他們正當年,還有希望為謝家綿延子嗣。
「我若重孝,或許上蒼憐憫,能為父親和母親送來一個兒子,」以此為由居家為祖父繼續守孝,「別人守三年,我就守六年,十二年,我相信,女兒的孝心一定能感動上蒼,為父母賜下麟兒。」
她的父母被說服了,於是拒絕親事,讓謝向榮居家守孝。
但謝時說,「名為守孝,其實她是在整理叔祖的文稿和注釋,想要學孔子學生為孔子著書留言之舉。」
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謝老先生這一生讀過那麼多書,留下那麼多註解,不同時期的感悟還有所不同,寫的隨筆丟得到處都是。
她要整理出來,再一一對比選擇,然後為書注釋,有的詞句沒有注釋,她就回憶祖父教學時的言語,假以他的語言去注釋,有時候還要寫信給謝時、王臬這些師兄弟,求問他們讀書時的筆記……
她在孝期就開始做這事了,只是這不是一日之功,要做好,可能需要八九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謝時敬佩她的韌勁和心性,和趙含章道:「她博學多識,又機變聰慧,重孝卻能守義,最合適二郎不過。」
他了解這位皇帝陛下欣賞和喜歡的女孩子是什麼樣的,最後哪怕婚事不成,對謝向榮來說也是一個機會。
她的父母攔著她不讓她去招賢考,她對出仕也沒有野心,但如果,不入朝為官,也能有一方天地呢?
在陽夏的謝向榮看完謝時的信,垂眸思索,片刻後便決定去洛陽走一趟。
謝時寫給謝向榮的信里則是主要介紹趙二郎及歷數這門親事的好處。
他道:「陛下的品格你從國策之中便可窺見一二,她也是真心疼愛幼弟。趙永不聰明,卻也不愚笨,他只是患有腦疾,認不出文字,以致讀書困難。但你與他講道理,講兵法,他都能聽懂並記住。」
「《孫子兵法》他已能倒背如流,由此可見他不蠢笨,只是世人誤解,你想與他談詩論賦自然不可能,但要是說兵法修列一定能談一晚上,」謝時嘆息著寫道:「我知道你的打算,你想專心為先生著書。」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