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是被胡人入侵而亡!
自己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什麼匈奴乃疥癩之患!分明是亡我大漢之敵!
劉徹沉浸在大漢亡了,不行我必殺匈奴胡人以絕後患的情緒當中,差點沒有立刻答應衛青的請求。
但政治家的本能,還是讓他遏制住了自己。
大軍開動,便沒有回頭之路,沒有做足準備,絕不能貿然答應。
劉徹沉聲,對著衛青說道:
「你先起來!」
這便是不答應的意思了。
衛青怔住,竟沒想到天子會拒絕自己的請戰。
他忍不住再次喊道:
「陛下!」
對於有用的人才,劉徹向來寬容。
「你先起來,朕未說不出兵,只是不能現在出兵!」
說完,劉徹又加了一句:
「如今可是春季,還是要以春耕為重。」
春季舉全國之力打仗,下半年是不想過了嗎?
劉徹這麼一說,衛青瞬間反應過來。
他腦袋被天音讖言燒的火熱,如今臉更是被燒的通紅。
自己怎麼忘了謹慎呢?!
打匈奴需要集結大軍,其主要兵力肯定不是從農人中挑選,而是一直脫產的騎兵和步兵,但這不代表不需要徵召農人,且不會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
因為打仗,本質就是在打後勤,轉運糧草和徵調糧草才是最大的問題,前者會抽調農人,延誤春耕,後者是讓儲存本就不多的糧食,再要拿出來一部分供應大軍開撥,農人們的糧食,在春夏兩季的時候已經極為緊張了,要是再徵調一部分……
農人糧食不足熬到秋收,那必然會民怨四起,國內會生亂的!
「陛下,是臣魯莽了。」
劉徹沒有在意衛青的失態:
「朕知你是憂心大漢,無事,起來吧。」
說起來,這還是劉徹第一次見衛青如此莽撞。
許是出身的緣故,衛青相較於那些大臣,諸侯,行事上極為小心謹慎,謙遜。
並不是說衛青因為出身自卑,相反,正是這種謙遜和謹慎,才讓劉徹更加看重與他。
人乍富、得志猖狂的例子從未少過,大多數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而這種能在巨大權力、財富面前穩定住自己,知道自己的地位因何而來,不驕不躁的人,才能成大器!
這也是為何劉徹願意培養衛青的重要原因。
他希望自己培養出一個能護佑大漢三十年的將軍,一個屬於自己,屬於大漢的廉頗、蒙恬!
而衛青身上,有這種品質和能力!
要是沒有天音讖言,劉徹看到衛青如此失態,甚至還會調侃幾句,看看臣子笑話,再加以安撫,拉近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