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了,朕當時肯定會想辦法充實秦吏。」
只是,書寫與學習秦律不是易事,再加上缺口太大,他御使過重,就算是培養秦吏,也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而在殿中端坐的李斯等人,額頭又開始浮現出冷汗。
培養秦官秦吏?
這是什麼冷笑話!
【秦始皇放沒放棄治療UP主不知道,但之前的秦王都挺放棄治療的,如果我們扒一扒秦國的官員,那大家便會發現,從很早之前,秦國的朝廷就被六國人士給占領了。
比如,秦孝公任用的商鞅來自衛國,秦惠文王任用的張儀、公孫衍來自魏國,秦昭襄王最器重的丞相范雎也是魏國人,而到了秦始皇,他重用的是楚國李斯。
簡單來看,這就是戰國時期秦朝為了提升國家實力,向六國不斷招攬人才的緣故,但當我們從秦的角度來看,問題就出現了。
為什麼秦朝治國的人才要從六國招聘,秦國本土的,能夠在國家層面制定戰略的人才哪兒去了?
答案是,他們都去打仗了。】
秦朝
天幕剛說時,嬴政還沒有反應過來,六國向著秦國的人才過來給他執政,秦國將領負責打仗不是挺好的嗎?
可等到天幕提問後,嬴政便頓覺不妙。
一兩個頂尖執政丞相的稀缺看著好像沒什麼,可連續數代都是如此問題可就大了,這代表整個國家在文士培養方面的極其乏力,畢竟,優秀的執政人才除了天賦高,還需要有環境在。
通俗點的話說,就是得有大量中下層文士,才能卷出來實力水平高的人才,而秦國——
平民百姓還想讀書?簡直不將商鞅韓非子的五蠢六虱放在眼裡!
無書可讀,平民百姓也只能去擠耕戰,如此一來,秦國不缺秦吏秦官才有鬼,等到現在需要的時候,再培養也來不及了。
想到這裡,嬴政不由得扶額。
「這還真是一飲一啄皆有定數,秦因戰興,也因戰亡,哈,和那漢朝竟這般相似!」
秦朝,本地
在軍中學會寫字的秦卒撓了撓頭。
「天下都打下來了,以後也沒戰可打了,我要是能當個秦吏,也挺不錯啊。」
秦朝,韓地
一個貧寒的文士扯了扯自己打著布丁的麻衣,他看著天幕,神色猶豫。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