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不到,高真硬是將自己折騰瘦了一圈,看著韓盈,她極為沮喪的說道:
「月女,我仔細想過要如何做出你想的陶器,可——」
「溫度不夠,燒不出那麼光滑的釉,對吧?」韓盈直接點出了她做不到的點,在高真驚訝的目光中,她胸有成足的說道:
「不急,這個我們可以慢慢來。」
讓高真選好需要帶走的陶工,一班人趕去了荒地。
因為時間太緊,這邊只是草草的打起來幾個草屋,好在現在天氣越來越熱,住草棚也沒什麼,大家早就做好了起步階段較累的準備,坐在馬紮上商議著要如何造窯。
早期的窯和爐沒有太嚴謹的區別,稱呼不同,是使用方法有異,但這樣的窯只能燒出來陶,想要提高溫度,必須要改變形狀。
做為熟悉怎麼燒陶的高真,對於燒制陶器火候的要求極為清楚,尤其是現在其實已經隱約摸到點釉面邊緣,按照她的說法,重點只有兩個,升溫、保溫。
升溫,溫度要高到融化釉,只有這樣,它才能表現出明亮的反光,除了這點,還得做好保溫,陶器和鐵不一樣,溫度降的太快,它會立刻裂開,燒的越高,降的更要慢,不然一定會出事。
根據高真的要求,三個人開始了設計,沒錯,韓盈也參與其中了。
做為理科生,韓盈其實接觸了大量的理化生知識,只是她過往從未想過要怎麼把這些知識點用於設計實物,不過,穿越後她利用所學知識分析火炕原理的時候,韓盈便發現,她學的數學、物理中有不少可以用在這上面。
這一次同樣如此,韓盈在火焰特性和提高溫度上提出了新的想法——靈感來源於煙囪效應,以及火炕和小時候吃席,表現形式就是加長的煙道。
她認真的將竹子的結用工具捅開,做成一個長達一米的『煙囪』,放在小火盆上空。
看著火焰從竹子頂部竄出,高真不由得驚呼起來:「火竟然真的會跟著往上竄這麼高!」
交換而來的匠人也很是驚訝:「這可真是神了!」
「不神,就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而已,吳丘你煉鐵的時候不可能沒見過,就是沒竄這麼高而已。」
韓盈沒有吃這兩人的誇獎,而是將火焰特性和冷熱空氣,以及空氣由多種氣體組成,其中有能夠令火焰燃燒的成分,一旦這種成分消失,火焰就會減少,直至熄滅的知識都講了出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