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溝如此,其它情況也差不多,糧食不多,所以糧倉也不必修的那麼大,那麼厚,房屋更是沒辦法時常補修……而這兒差一點,那差一點的結果,便是在這樣的雨災中,損失慘重。
地里的麥苗被毀了大半,秋季一畝地能有個一石半的收成就得謝天謝地,糧倉上層在水流不斷沖刷下,直接垮塌了個窟窿,頂層的糧食順著這個窟窿就往外流,周家人和聽到動靜的左鄰右舍都拿著筐跑過來幫忙接,可最後也只搶回來了十三、四石的糧食。
這點口糧,勒緊褲腰帶,還是夠吃到秋收的,但秋收的糧食,頂多夠讓人省著吃到來年開春,剩下的三四個月,就很難熬了。
如果沒有韓盈的政令,那周家能做的選擇很少,頂多是用極低的價格賣掉田地里還未收穫的糧食,苟延殘喘,最後在賣掉某個家庭成員,又或者賣田之間二選一。
其實這兩個選擇,最後都通向了家庭破產,成為田傭,再淪為奴隸的結果。
對於普通農人來說,大部分人是極為不想淪為奴隸的,因為那些讓人羨慕,比她/他們不知道好多少倍,能夠穿絲綢,吃大魚大肉,豪族的寵奴命運,不會降臨到她/他們身上的。
畢竟,她/他們又沒有絕美的容貌,沒有珍惜技能,只會種地,而本地也沒有這樣的豪族,大多數情況下,不過是被有個百十來畝地的富人買去,對於這樣的富人來說,奴隸就是就是幹活的牲口,甚至比牛馬還要低等,而且可能更加『桀驁不馴』,要時常鞭打令其聽話,至於吃的嘛……隨便給點讓她/他們活著就是了。
這只能說是活著而已。
誰都不想落到這樣的地步,只是麻繩專挑細處斷,誰讓細的地方撐不住力呢?周家和與他們相似的人家,就和即將在細處斷了的麻繩一樣,就差一點點,便要淪落到那樣的境地了。
『砰——砰!』
周季掄著斧頭,拼盡全力的砍樹,似乎只有這樣,才能發泄他的焦慮和怒火。
隨著太陽一日比一日曬下來,人們都覺著不會再有暴雨出現,當危機消失,大部分人將精力放在挽救自身的損失上,還有一小部分心思險惡的人,將目標放在了那些受災嚴重的人身上。
周季就是他們的目標。
這兩天,村內家裡條件還不錯,還未曾娶妻的王石頭偷偷給吳月送吃的,村外的李跛子問周季能不能將妻子賣給他三年,而除了不少人瞄準他的妻子,還有人過來想買他家的地。
古代大多數情況下,適齡女性都是要少於適齡男性,而且這個比例還不會太小,本地哪怕沒有大規模的主動溺死女嬰,在五倍人頭稅的壓力下,很多女孩十二三歲就已經嫁人,過早的生育帶來的便是高死亡率,女性人數減少,而村內男性有機會娶妻的年齡範圍卻能從十五歲跨到二十五,競爭自然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