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被漢景帝挑中繼任皇帝的劉徹正好本性好戰,可好戰歸好戰,能不能發動戰爭又是另外一回事兒,繼位漢武帝面臨著極為尷尬的情況,祖宗們給他留下了能夠拿來征戰的人口和錢糧,但這份遺產,並沒有那麼好拿。
漢朝是真正延續起來的第一個大統一王朝,問題就出現在這個『第一』上,後代的皇帝沒有多少經驗參考,非要說的話,都是學的劉邦那一套,即,有什麼用什麼,什麼好用用什麼,然後平衡、平衡、往死里平衡各方勢力,誰大打誰,打到平衡為止。
可等漢武帝登基,他便尷尬的發現,勢力大的異姓諸侯清理了,權大的功臣也熬死了,又起來的同姓大諸侯也被打沒了,從朝堂到地方看著好像沒敵人,但又處處都是敵人,更糟心的是,這些敵人又以柔和順從的姿態出現,口中念著黃老,高舉著祖宗之制不可違的理由,再加上竇太后尚在的名分,硬生生壓了他七年無法掌握實權。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漢武帝並沒有成為傀儡,試探、韜光養晦、培養屬於自己心腹臣子的事情他都在做,只是沒有太大的,國家戰略層面的動作而已。
分散的『敵人』,側面也說明他們並沒有那麼強大,當竇太后這個最重要的名分死去後,漢武帝便準備收回屬於帝王的權力,但敵人,或者說臣子們可不願意這麼想,當即在大事上和皇帝槓了過去。
這件事,便是匈奴過來求娶和親。
兩個國家會不會發生戰爭,向來不是被和親女子能夠決定的,匈奴這次和親,更準確的說和呂后當年被匈奴送求婚信羞辱一樣,就是過來看看年輕的皇帝好不好欺負,這次匈奴竟要求娶真正的公主,漢武帝早就不想忍這口氣,當即想拒絕和親,徵兵備戰,打回去!
可以御史大夫韓安國為首的大臣,以這是高祖定下的國策為名義,以及匈奴機動性強、找不到人、打了沒有收益、損耗太大等合理的現實理由,讓漢武帝無奈放棄了決策,繼續和親。
放棄歸放棄,但漢武帝心裡極為不滿,好在當時邊郡出身的大行令王恢表示就是要打,而且還給出了當年對匈名將李牧的計謀,也就是誘敵深入,聚而殲之。
李牧當年就是用這樣的戰法,成功殺死匈奴十萬騎,也就是說,這樣的計謀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都是極為可行的。
於是,為了這場計謀,王恢精挑細選了聶壹這個讀作豪強,實為走私商人的遊俠,花費一年的時間博取匈奴單于的信任,同時,漢武帝又調兵遣將,將程不識李廣調任長安,從他們身上獲取應對匈奴的經驗,同時進行考核,準備備戰……
總之,這場持續了近一年之久的國家級作戰計劃,本應該板上釘釘,沒有任何問題,可明明前面都好好的,最後的環節還是出了問題,讓匈奴單于察覺出了異常,提前跑路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