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他和李醫生交流,也閱讀了相關的書目。
漸漸的發現,自己在之前對於抑鬱症的很多印象都是標籤化的。
譬如剛剛時迅的話,也是對於這個群體的一種偏見。
並不是所有抑鬱症患者都會採取極端手段,也並不是所有抑鬱症患者會將自己的病症外顯出來。
而一想到這些標籤會被烙印在黎嘉茉身上,原起就沒來由地煩躁。
只有真正交往過後,才會知道,很多抑鬱患者的包容與共情能力甚至勝於許多心理健康的人——而過度能共情,或者有道德潔癖,這些所謂真善美的品性,落在這個瑕疵滿創的時代,反而是他們痛苦的淵源。
「看到這個世界的黑暗,不想被這個世界改變,卻又無法改變這個世界。走入了思想的困境,解脫不出,又說服不了自己,從而走入了情緒的絕境。」
「有時候,他們也不想難過。只是太空虛了,覺得世界都是虛無,也就是所謂的空心病。這其實也是當代很常見的一種抑鬱傾向。」
李醫生的話在原起腦海里迴響。
抑鬱的產生原因有很多,每個患者的感受也不一樣。
他在想,黎嘉茉會是哪種。
視線落在書頁上,一頁又一頁頻繁出現的「抑鬱」二字灼傷了原起的眼,他的思緒有些飄搖
「但不管是哪種,你剛剛提到,那個女孩是重度抑鬱,那麼軀體症狀應該是不可避免的。」
那天,坐在諮詢室的椅子上,原起問李醫生。
得到回答:「最常見的就是焦慮、失眠、手抖,意志活動減退,比如容易發呆、逃避交流、很難集中注意力、行為舉止變得懶惰緩慢等等。」
原起很仔細地回憶了一下和黎嘉茉的相處細節。
他看見過她流淚,但是那樣應該是情緒波動,好像和醫生說的軀體化症狀對不上號。思及此,他沉聲問:「如果這些症狀都沒有呢?」
「都沒有?」聞言,李醫生重複了一遍這三個字,然後,緩慢道:「那就是她藏得太好了,沒讓你們看到。」
「你要知道,我們現在這個社會對於抑鬱症的最大偏見就是,覺得得抑鬱症的人就是平時閒的沒事想太多,覺得只要不去亂想,這個病就會自然而然好了。」說到這,李醫生的語氣突然靜了下來。
幾秒後,她無可奈何地笑了下:「實際上,當抑鬱情緒變成抑鬱症後,情緒就成了黑狗,把人給咬住了。難道那些患者不知道讓自己忙起來就不會陷入情緒里了嗎?但是這時候已經不是他們控制情緒了,而是情緒控制他們了。它和生理上的疾病是一樣的,想自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他們的一些感知能力已經在終日的負面情緒中退化了,他們感受不到活著。」「你要知道,有些抑鬱患者選擇自殺,不是因為想死,只是因為不想活了。」
「所以,原起。」
「千萬不要抱著『拯救』他們的心態去接近抑鬱症患者。誰也救不了他們,對於他們而言,唯有自救。而這個自救的過程是很痛苦的,所以重度抑鬱患者自殺的概率可能是非患者的五百倍。」
「這樣說很殘酷,也顯得我這個心理醫生不盡責,但我還是要提醒你一句,畢竟我是你的隊醫,我要負責任的人是你,不是她。」
「——如果不是非要不可,還是儘量遠離抑鬱症患者。否則,你都有可能被他們情緒的黑狗給吞噬。」
…
每天訓練結束後,原起都會躺在黑暗裡,來來回回地思考。
他思考的,從來不是要不要遠離黎嘉茉。
而是該怎麼接近黎嘉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