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沒有鬆開手。
她的默許便是答案。得到了許可,牽住她手背的那隻手攥緊了些,又在下一瞬鬆開,換了姿勢,伸出手指擠進了她的指縫,把她的手背叩了過來,掌心對掌心緊緊相貼。
他的手心有因長期訓練生出的薄繭,像是磨砂,輕輕橈著她的指腹。
牽住了那隻纖細而小巧的手,原起一直有些不安的心,終於有了依靠,稍稍鎮定了些。
他的腦海里,是剛才和心理醫生的對話。
「患者的情況不太好。據她自己反應,確診抑鬱症已經快半年了。我剛剛翻看了她的病歷,她第一次就診時的自我描述時情緒低落時間長達三個月,所以我保守估計她患上抑鬱症的時間應該比她自己知曉的要長,不然也不會第一次來看病就確診重度抑鬱了。」
「又加上她情況比較複雜,比如最近母親過世了。我剛才和黎嘉茉對話的時候,她告訴我,在她母親非自然死亡之前,她就想過,等母親老死了,她也就跟著一起去了——所以在她母親意外死亡後,她也選擇了這個做法。」說罷,醫生看原起,問:「這件事你知道嗎?」
眸光微鎖,原起很淡地點了下頭。
醫生頷首,繼續說:「所以其實她和這個世界的連結是非常弱的。」
「世俗對抑鬱症一直有誤解,覺得很多人得抑鬱症就是閒著沒事想太多,但抑鬱症是一種心理疾病。所謂疾病,是要治療的,否則是會影響到生理機能的。抑鬱情緒一久,抑鬱症患者的一些大腦皮層就不活躍了,我們能感受到的喜怒哀樂,在他們那裡都被降到了最低,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感知是很低的,他們的世界存在於自己的想像之中,又因為沒有外界的聯繫與反饋,他們生活在一個自我評價極低的內心世界。」
「而在這個世界裡,他們會不斷重複播放過去的黑色記憶,所以痛苦在他們那裡是不會被沖淡的,而是累積的。每當有新的負面情緒出現,之前的負面情緒也會被拎出來一起凌遲。」
「最可怕的是,抑鬱症在軀體上的常見表現就是行動力低下,因為他們的驅動機制已經退化了。」
「打個比方,我們做事都會在潛意識裡受獎勵機制影響,比如做完某件事後會有成就感,不做完則會有挫敗感,為了避免挫敗、追求喜悅,我們的潛意識會鼓舞自己努力奮鬥,完成目標。但是對於抑鬱症患者而言,他們很難體會到完成任務後的快樂,因為這些喜悅對於他們來說是很薄弱的,也因此,他們的獎勵閾值會在無形中被拔到最高——網上說的『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對他們來說是不存在的,對他們而言,如果自己不是最好的,那自己就是不好的。所以你大概可以理解了吧?在這樣劈了叉的獎勵機制下,他們收穫負面情緒的可能也遠遠高於獲得正面情緒的可能。」
「於是出於自我保護,很多抑鬱症患者乾脆避免開始,他們不再去追求,只是隨著人潮往前走。這樣的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完全『被動』的,他們本來就稀薄的能量便用來對抗這種『被動』了,就連正常的起床、吃飯,對他們來說都是逆本能的事情。」
「完全陷入被動的狀態之後,很多患者找不到自己的社會定位。原起你要知道,活在這個各種價值觀夾擊的時代,人最可怕的就是丟了自我。而相對於正常人,抑鬱症患者也會更關注內心世界,所以當他們找不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時,就會活在無意義的空虛感中了。」
「而終結這一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死亡。」
最後兩個字說出口的瞬間,空氣中漂浮的塵埃抖落下來,陷入巨大的寂靜中。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