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歡天喜地,呼朋引伴地前去購買,寒冬臘月里就指著這點“菜”下飯吃了。
還未排到門口的人在人群中窸窸窣窣地討論著。
“你們猜月明大家會寫什麼作品呢?會是個關於什麼的故事?”
“我怎麼能猜到?要是擱在以前我可能會覺得又是什麼宮廷秘聞,結果上次月明大家寫了個鄉下小姑娘的故事,這次我真的是猜不到了。”
“說來上本書的結局我還蠻可惜的,那韓家的大郎君人也不錯,為什麼不答應了呢?在外面奔波當一個廚子難道比做世家主母有吸引力不成?”
“是呀,我也覺得可惜,要是嫁給韓家大郎的話,那早都飛上枝頭當鳳凰了。”
此言一出,頓時引起了大家的附和。
這種現象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在當下,世家和平民之間的鴻溝猶如天塹,基本出身就決定了一生,唯一上升的渠道是靠科舉。
然而科舉要讀許多年的書,根本不是一般人家能花費得起的,更有許多的知識典籍被世家大族壟斷,普通人上升很艱難。
就算天賦極高,有能耐依靠科舉當上官,改換門庭了,寒門出身的官員依然受到世家的冷眼和譏嘲。
所以王蘭蕙放棄了能夠上升階層的機會,在大家看來是無法理解的。他們並不懂得王蘭蕙的理想追求,平日裡的生活都是柴米油鹽的他們也沒有理想這個概念。
當然也不能怪他們,局限於時代的發展,以及知識被壟斷,不對外流通,民眾的思想想要在這種環境下開化很艱難。
而理想也只能存在於上層貴族口中,故作哀傷地吟一首詩賦罷了。
“你們咸吃蘿蔔淡操心,人家嫁不嫁都很好,還青史留名了,多少人求而不得呢!”
“青史留名都是虛的,只有自己過得好才是真,不都說什麼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嗎?”
排著隊的一群人就這個話題吵了起來。
眼見隊伍已經緩慢地挪動到了書肆門前,他們這才停止了爭吵。
.
鄭國公悠哉悠哉地斜著依靠在憑几上,腰後墊著從他閨女鄭三娘那裡薅來的隱囊,書案上的書旁,擺著一杯香茗。
不得不說,三娘這小妮子是真會享受啊。
架勢一擺出來,感覺都不同了,至少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坐個老半天就感覺到腰痛。
又吩咐僕人說,“你們都下去吧,不要讓人進來打擾我。”
這也是他閨女給他支的招,說什麼一個人讀起來更有沉浸感。
鄭國公自己是個大老粗,他閨女讀的書,比他精緻講究,於是他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
他端詳著書的封面,以前只有幾個大字,這回稍微講究一些,還附帶著背景圖片。
圖上畫的是邊關。
城牆與關隘連綿,旌旗插在烽火台上,隨風飄揚,沙丘蜿蜒出道道弧線。
這場景鄭國公熟啊!他當年是個征戰沙場的將軍。
此書講的莫不是打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