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天吶!使者可不是一個好差使啊!雖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但若一言不合,對方想做些什麼簡直輕而易舉。”安樂憂心忡忡地, 看到秦國的軍隊又覺得自己多慮了。
“畢竟武力懸殊這麼大, 趙國恐怕也不敢,甚至得小心翼翼地護著季娘子,不讓她在趙國境內出事, 給了秦國出兵的理由。”
[……
趙王聽說使者是個女子, 還是在秦國盛名已久, 甚至名聲傳到別國,在他們趙國也赫赫有名的神女。
不由心生好奇, 一見面,發現原來是當初救了趙國糧食,卻分文不取,默默離開的女子。
他高興地問季予,“神女是否轉變主意,來襄助趙國?”
季予搖頭,坦白了她此次目的——勸趙國歸順於秦國。
趙王當然不肯,不戰而屈人之兵,乃是懦夫,傳出去惹人恥笑,更會在史書上留下千古罵名。
然而季予使出了三寸不爛之舌,先給自己帶上了高帽,說她是上天派出的神女。這個不用她吹,趙王早就相信了。
但季予給自己的背景補充豐滿了些,顯得更加真實了。
她道上天預感此次人間大劫,各國紛爭,生靈塗炭,而她的使命是讓七國順利統一,並儘量地保存有生力量。
秦王天命所歸,是天定的君主,他註定勝出,其他各國無法反抗。
又說以秦國軍隊現在的實力,踏平趙國輕而易舉,是她盡力勸說秦王才沒有出兵,給趙國一個歸順的機會。
她極盡渲染了秦王的殘暴,以及趙國戰敗之後將會面臨的悽慘後果,什麼血流成河,十不存一。
趙王的態度有所鬆動,但仍不肯投降,依然顧及自己的名聲。
季予察言觀色,乘勝追擊,說如果趙王投降,百姓也不會怪他,因為他們也知道這對於一位心存大志的君王來說是多麼恥辱,多麼委曲求全。
趙王此舉是為了免百姓受苦,忍辱負重,絕不是不戰而退,屈於秦國之威。
便是史書上,也只會誇讚他,是個仁義之君。
季予擺事實講道理,使出渾身解數忽悠趙王,如此三番,他終於鬆口答應了。
……]
“精彩!太精彩了!諸葛亮舌戰群儒怕也不過如此吧!”安樂看得激動,拍案叫絕,“這嘴也太能講了,難怪季娘子有勇氣成為使者。如果我有這口才,怕不是得罵得許御丞狗血淋頭。”
安樂記恨這個總是盯著她不放,經常上奏彈劾她的許御丞好久,偏偏不能拿他怎樣。
“這就是所謂的人格魅力嗎?光往那一站,就讓人心生敬意,對她說的話毫不懷疑。”安樂感慨著。
“既然季娘子穿越到了三千年前,那她是不是也會成為歷史的一部分?這樣的場面應該會在史書中著重描寫吧,被後人傳頌議論,就像荊軻刺秦一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