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後的第一件事,趙飛宇就拉著楚鷹,把家附近疑似辣蓼草的幼苗都用樹枝圍了起來,並拔掉了周圍的雜草。
因為不知道它們到底是不是辣蓼葉,即使最後確定是,它們能制酒麴也是一兩個月後的事了。
這段時間,趙飛宇可不準備閒著,他決定做多手準備,比如直接利用麥子本身的發酵製作麥曲。
「哥哥,幫我把這些麥子軋碎成粉吧!」趙飛宇拿出一小袋的麥子,又把剛完成榨果汁任務的石臼提溜了過來。
看著趙飛宇期待的小眼神,在釀酒上不情不願的楚鷹任勞任怨開始和對方一起磨麥子。
整袋磨好之後,趙飛宇覺得好像磨多了一些,不過第一次只是嘗試,萬一成功的話,這些還可以留著下一次繼續用。
趙飛宇在磨碎的麥粒中加入了20%的清水,迅速拌勻,然後放到一個坦口的碗中壓緊實,用爪子切成一塊一塊的,倒扣到一個盤子裡。
是呈什麼造型擺放來著?品字型,井字型,還是側丁字型?
就都弄一份吧……穿越幾個月後,趙飛宇發現自己的記憶力有些衰退,可能需要把一些重要的知識,趁現在還記得,趕緊寫到羊皮上,方便以後回顧。
碼放好之後,趙飛宇在這個盤子上用獸皮搭了一個超迷你小帳篷保溫,為菌群的生長提供必要溫度條件。
在此,感謝他的好哥哥楚鷹為他縫製了這個十幾厘米的小帳篷。
做完第一種方法,趙飛宇又嘗試另一種在網上看到的麥曲製作方法。把陶罐高溫殺菌之後,放進一小把的麥粉,再加入同比的水,密封好。
第二天,又加入一些麥粉和水,攪拌均勻,繼續密封。
第三天,趙飛宇先去看了小帳篷里的麥餅,發現表面的菌絲竟然都沒有生長的痕跡,好像有些失敗。
考慮到一般堆麥曲都是在農曆的七八月,他現在做可能溫度不夠,便把這個帶帳篷的盤子挪到了壁爐邊。
檢查完麥餅,他又去看了陶罐里的麥曲,發現好像也不太對,怎麼麵團膨脹了一倍還多……
這真的是在做釀酒的麥曲嗎?他覺得自己像在做發饅頭的酵面。疑惑的他又加入了一些麥粉和水,準備按記憶做到最後。
第四天,趙飛宇打開陶罐,不出意料的看到了脹滿整個陶罐的麵團。他把麵團取出來,只留下了一半後,又加入了新的麥粉和水,放回陶罐。
第五天,陶罐里的麵團變得乾巴巴的,表面發皺,裡面還有很多的氣泡。趙飛宇聞著有一股酒味,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他按照記憶最後一次加入麥粉和水。
第六天,趙飛宇欣喜的發現,他小帳篷里的麥粒終於長出了粘稠的菌絲,水分蒸發了不少。他把帳篷門掀開,讓麥餅的適當的降溫。目前算是半成品了,成品還需培育20天。
轉頭再看陶罐里的麥曲……趙飛宇越看越像自己以前見過的饅頭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