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調料、飯盒都搞定了,清鶴還準備加上一點自己的獨家秘方。他到河邊抓了一些肥美的河蚌,熬煮出了一鍋鮮美的蚌油。
清鶴從小便是家裡口味最挑剔的幼鳥,舌頭靈得很,每次親鳥們烤的魚老了,煮的米飯火候不夠,或者鹽放少了一丟丟,他都清清楚楚。
將準備好的麥飯、烤魚、煎豆腐和魚湯搭配在一起,裝到罐子裡,清鶴就端著一個個罐子到生產作坊的聚集地附近擺攤賣套餐。
只賣飯,不賣碗,吃完罐子可是要還給他的。
正如他所料般生意興隆,來往顧客絡繹不絕。還沒到正午呢,他準備的近百份罐子飯就已經銷售一空。
還有顧客建議說:「你這準備的罐子飯也太少了,我們這附近幾百隻鳥呢!有些體型大的還能吃兩份!」
跟他一起來,卻沒有買到食物的同伴啄木鳥附和說:「沒錯,明天做多點,這點東西哪夠吃啊。」
清鶴解釋說:「做多了,賣到後面容易涼。」
啄木鳥已經是木工隊熟練的技術工了,參與設計多項大工程,一聽他這話,就給他出了個主意:「你來我們木工隊借一輛雙輪車,上面放一個大的罐子,裝上熱水,蓋上秸稈,再把小陶罐放在裡面,就不容易涼了。」
單輪車和雙輪車,很早就研製成功,但實驗後又很快閒置了。畢竟沒有大規模修路的情況下,車輛只能在礦場做短途運輸,需求量小,滯銷嚴重,他現在推廣一下,也算是為木工隊創收了。
清鶴十分心動,回去稱了稱自己今天賺的鹽,果斷又去陶罐隊賒了幾個陶罐,計劃擴大生產規模。反正欠的債沒有利息,可以晚一點還,他便把賺的鹽都用在了購買食材和招聘小工上了。
第二天,他就帶著三隻小鳥做了三百份罐子飯,依舊銷售一空,賺的盆滿缽滿。
收攤後,他給小工們發了今天工資,不由感慨:可惜這個部落沒有奴隸,不然還是買幾個奴隸更划算。
大賺一筆之後,清鶴並沒有繼續擴大產量,畢竟採購、切菜、運輸和洗碗的活可以交給小工來做,做飯和收錢還是只能他自己親自上手。
不過,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鳥,沒幾天生產隊的作坊附近就又多了幾家賣食品的移動攤位。
有不少鳥還是挺聰明,知道口味上比不上清鶴,就走差異化競爭路線,有的專門做炒堅果,有的專門做燉菜,有的賣飲品,甚至有一隻小鳥找阿大要了一些酵母,專門賣雜麵饅頭。
不過,清鶴的手藝遠超這些小鳥,始終占據著銷量榜首的位置,雖說沒有最開始賺得多,但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