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官員驚訝的看著胡問靜,急忙道:「刺史何出此言?」「吾等一心為公,何處有誑語欺瞞刺史?」有官員一臉的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胡刺史定然是擔憂有人假借賑災之名侵吞糧食。這很容易,一切就按照胡刺史所言,當地官員施粥之時若有摻雜泥沙,若有薄粥,那就盡數殺了,我荊州遭遇劫難,誰敢在此刻奪取災民的救命糧誰就是混帳王八蛋,不殺不足以平民憤!胡刺史可以派親信監督所有府縣,看誰敢拿人頭試法。」
一群官員用力點頭,嚴肅的看著胡問靜,目光堅定無比,大家都是荊州人,或者在荊州做了多年的官了,也是半個荊州人,荊州人怎麼會坑荊州人呢?
一群百姓欽佩的看著官員們,能夠想出各地因地制宜,嚴格監督的官員個個都是一心為民的青天大老爺。
胡問靜盯著那些官員的眼睛,一言不發。一群官員坦然的面對胡問靜,都已經讓胡問靜派人監督發放糧食了,難道還怕他們侵吞不成?問心無愧矣。
胡問靜的嘴角露出了笑容,道:「身為地方官,怕洪災嗎?」
一群百姓心道,當然怕!若是爆發了洪災,當地的官員肯定要吃掛落啊。
胡問靜嘴角的笑容越來越大,終於哈哈大笑:「怕個頭啊!身為地方官每天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待洪災呢。」
「沒有洪災,怎麼救災?沒有救災,哪裡來的身先士卒三天三夜抗洪救災?哪來的因公晉升?」胡問靜笑著,所以啊,古代官員是很不願意修理河堤的,修好了河堤沒有了洪災,怎麼表現自己的功績?
「洪水來了,百姓流離失所,自然要開倉放糧啊。沒有朝廷的旨意開倉放糧會不會被朝廷砍掉了腦袋免去了官職?別逗了,就沒有聽說過哪朝哪代有官員在一州發大水的情況下開倉賑災而倒霉的,恰恰相反,敢於在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的時候開倉賑災,保持社會和諧沒人造反就是大功勞,朝廷會讚賞有加,立馬給開倉放糧的官員加官進爵。」
一群百姓驚愕的看著胡問靜,仔細想想,確實只聽說因為開倉放糧賑災而被嘉獎的,就沒有聽說過因此而被免職的。
「或許其他朝代有,擅自開倉放糧終究是錯誤,若有政敵攻訐終究會倒霉,但是本朝以道德治世,誰敢動開倉賑災的道德完人一根毫毛?」
胡問靜大聲的笑著,一群官員臉上微笑,心中卻大罵,一定是有人在背後提點過了胡問靜,不然胡問靜沒道理知道開倉賑災其實有百利而無一害。
胡問靜盯著那倉曹蔡佐,淡淡的道:「開倉賑災好啊,將賑災糧搬運回家轉賣這種手段除了紅會誰會這麼愚蠢和囂張?嘿嘿,無數人盯著呢,這種上不得台面的手段用出來都顯得低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