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午認真的打量胡問靜,搞不明白胡問靜怎麼會如此陰狠毒辣。
……
「哐當!」酒杯落在了地上。
一群官員們一齊變色,就說總覺得哪裡不對,原來是黑鍋誰背的問題!
荊州賑災不利的黑鍋肯定會被胡問靜甩到了地方官員的頭上,甚至不能說「甩」,刺史已經啟動了賑災的程序,核查糧食核查災情,地方官卻坐視災情什麼都不做,這不是地方官的責任還能是誰的責任?就算荊州百姓死上一半人也是地方官員人人腦袋落地,胡問靜撐死就是被貶謫一級而已,還會有無數人為她喊冤,胡問靜胡荊州刺史剛到荊州,板凳都沒有焐熱,荊州大水關她p事,當然是地方官承擔九成九的責任,胡問靜只是倒霉被牽累了而已,胡問靜說不定就換個地方繼續做刺史了。
一個官員慘然道:「諸位,只怕我等必須全力賑災。」就算平時與門閥的牽連再深,在自己的腦袋和前途之下算老幾。
一群門閥中人臉色陰沉,胡問靜真是心狠手辣,竟然想要用荊州洪災清洗掉荊州的所有官員,這就必須插手賑災了。
「慢!」
眾人轉頭看去,蔡閥的閥主慢慢的走了出來。
他慢慢的道:「若是我等主動賑災,豈不是如了胡問靜的意?她什麼都沒做,但救災的功勞全部都是她的。」
好些官員早就想到了,但是又能怎麼樣,門閥或者不在乎死多少人,反正與他們無關,可他們都是朝廷命官,分分鐘會被朝廷追究責任,胡問靜罷免他們也好,殺了他們也好,簡直是名正言順。
蔡閥閥主桔子皮一般的臉上浮現出了一道猙獰的笑容:「老夫有個主意。」他威嚴的看著周圍的眾人,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胡問靜當年在關中當縣令,遇到了胡人作亂,不是聯合所有縣令將胡人甩鍋給了扶風王司馬駿嗎?胡問靜能夠甩鍋,他們也能甩鍋!
一群門閥中人和官員大笑,豎起了大拇指:「高!實在是高!」
一群官員和門閥計算的非常的清楚,荊州各地鬧洪災倒霉的是各地的官員,但是只要難民到了江陵,那麼所有責任都是江陵最大的官員荊州刺史的,荊州的一把手在江陵,什麼江陵太守荊州別駕統統靠邊站,必須是荊州刺史承擔所有的責任。到時候在江陵的官員一甩手,看胡問靜如何面對滿城的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