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公子望著江河上的船隻,好些船隻逆流而上,沉甸甸的船身吃。他冷笑了一聲,這些人一定也是去荊州賣大米的,很好啊,去的人越多,他越是不顯眼。
他極目遠眺,一艘艘船隻消失在西面的地平線上。
那公子不是魯莽之輩,他想過若是無法煽動百姓造反,那他又該怎麼辦。他的嘴角露出了笑容:「那我就賺了五倍的銀錢回來。」也就是說這次去荊州,要麼是胡問靜被造反的百姓殺了,要麼是他賺了五倍的銀錢回來,怎麼看他都沒有損失。
他笑著道:「自作孽,不可活。」神情中流露出萬分的自信,這個時代將是他的時代。
……
宜都國內,一群官員規規矩矩的坐著,眼下有一個巨大的問題放在了面前。
荊州刺史胡問靜下令荊州各地米價上漲十倍,作為藩國的宜都國該怎麼辦?
從法令上而言,藩國與荊州刺史沒有一文錢的關係,完全不需要遵照荊州刺史的命令做事,可是事情哪裡有這麼簡單?已經有荊州南郡的百姓進入宜都國大量的買米然後回到南郡販賣了,不少宜都國本地的米鋪都掛上了缺糧的牌子停止了售賣。
缺糧?缺你個頭!剛剛豐收之後你丫缺糧?這擺明了是宜都國本地的米鋪想著把大米高價賣到南郡去,十倍的差價實在是太誘人了。可若是宜都國的糧食都賣到了其他地方去,宜都百姓吃什麼?若是宜都國百姓沒了糧食,又會如何?
一個個問題在宜都國的官員的腦海中徘徊,越想越是恐怖。
宜都太守期盼著看著一群官員:「諸位可有良策?」一群官員有個p的良策,無非是守住出入,不許粒米出宜都國而已。但是宜都國這麼大,又在荊州之內,隨便哪個方向翻山越嶺就到了美好的十倍米價的地方了,這「閉關鎖國」不過是掩耳盜鈴而已,用不了多久宜都國內肯定粒米不剩。
宜都太守看著絕不出聲的下屬們,拿起茶盞慢慢的喝了一口,道:「大家要集思廣益,開動腦筋,發揮主觀能動性。」
一群官員筆挺的坐著,說得好聽,不就是想要人背黑鍋嘛,做夢!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