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門閥子弟一齊道:「二十四?」這個大計的代號未免太難聽了,好歹來個「屠龍」、「黑鷹」之類的代號啊。
岑浮生繼續道:「東海王司馬越的賢名天下皆知,若東海王殿下平了洛陽逆賊,登基為帝乃眾望所歸。」
「天下勤王軍亦如此作想,故紛紛響應東海王殿下的討伐逆賊檄文,齊聚滎陽,可惜胡刺史狡猾無比,竟然率大軍偷襲,東海王殿下兵敗滎陽。」
「如今東海王司馬越殿下名聲有損,手中無兵無將,若是有三萬中央軍將士投靠,這司馬越殿下將重振雄風,統帥天下群雄。」
那琅琊王氏子弟聽到這裡,腦海中靈光一閃,道:「所以,胡問靜派三萬大軍詐降,等天下勤王大軍再次聚集在司馬越身邊,正好一網打盡。」他額頭見汗,想到毫無防備之下被三萬中央軍圍剿,這勤王必然全軍覆沒。勤王大軍兩次覆滅之下,天下再無人敢與胡問靜對抗。
那岑浮生道:「這只是其一,胡問靜的詭計還有其二。」
那琅琊王氏子弟一驚:「還有其二?」
岑浮生笑道:「東海王殿下的封地東海國在何處?在徐州。琅琊王氏在何處?在徐州。」
那琅琊王氏子弟大驚失色:「胡問靜想要假借投靠東海王,殺了琅琊王氏?」東海國與琅琊郡是緊緊相鄰的,去東海國的道路與去琅琊郡的道路完全重合,若是有一支大軍打著去東海國投靠東海王司馬越的理由向琅琊郡進發,天下絕對不會有人覺得有錯,琅琊王氏絕對不會有絲毫的戒備。
那琅琊王氏子弟顫抖了,那東海王司馬越說不定已經死了,就是沒死也無所謂,三萬張嘴比一張嘴響亮多了,那三萬中央軍只說奉東海王的命令直奔東海王的封地東海國,一路號召天下群雄齊聚東海國會盟,而後反手殺光了會盟的天下王侯和門閥,大軍順道北上,輕易的滅了琅琊王氏全族。他心中飛快的轉念,不,這個方案太麻煩了,他有更簡單的方式。琅琊王氏的大軍此刻就在兗州定陶,那三萬大軍大可以打著會師的名義靠近,然後擺個鴻門宴,輕輕鬆鬆的就殺光了琅琊王氏的重要人物,再反手包圍了琅琊王氏的大軍,要麼投降,要麼全殺了。琅琊王氏精英盡失,胡問靜根本不需要繼續派三萬大軍東去琅琊國,只需要派遣千餘中央軍將士就能輕鬆地滅了琅琊王氏。而其餘大軍繼續坐等其餘勤王大軍靠近,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不用月余,這天下勤王軍全滅,門閥受到嚴重打擊,縱然還有人僥倖逃出了胡問靜的陷阱,這勤王軍也不成氣候,胡問靜再也不需要擔心洛陽東面的威脅,可以專心對付洛陽西面的長安。
那琅琊王氏子弟冷汗直流,只覺這妙計真是簡單到了極點,他連那三萬大軍怎麼具體操作都想到了。比如三萬大軍人人高呼「東海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逆賊胡問靜罪不容誅」,比如三萬大軍的軍旗換成「東海王司馬越」,比如三萬大軍四處解釋,「我等對逆賊胡問靜恨之入骨,對東海王殿下忠心耿耿」,「不惜萬里前來投奔東海王殿下」,比如三萬大軍對各個勤王大軍客客氣氣,「都是東海王殿下的隊伍,何必分彼此」,比如三萬大軍一路高呼「琅琊王氏英才輩出,可為東海王殿下的左膀右臂……」既然詐降的毫無節操的詭計都使出來了,還有什麼麻痹對手的言行不能做?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