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秉三打了個顫,無非是成為野狗的食物而已。他看著四周,那些臉色雖然灰敗,但因為排隊領粥而帶著歡喜的難民,那些要去開荒以工代賑而歡喜的難民,那些因為被賣到了門閥家中而抱頭哭泣又帶著喜悅的難民,就沒有一個人注意到這裡的賣兒賣女嗎?
熊秉三苦笑,在他的眼中這數千人只有一個福禍與共的稱呼「難民」,而在這數千人眼中他們卻是一個個互相沒有關係的個體,他人的死活與自己何干?
「來人,把這些孩子都買下了。」熊秉三道,他家再「微薄」也比真正的窮人強了萬倍,至少有口飯吃。
僕役應著:「是,老爺。」
長街上賣兒賣女攤子前有了爹娘歡喜的笑聲,或孩子的哭聲。
熊秉三閉上眼睛,又習慣地開始捶腰。這街上大致有百十個賣兒賣女的,他該怎麼安排這百十個孩子?這些孩子都在六七歲以下,他該安置在何處?熊家?他苦笑,熊家只怕是不行的。熊家的宅院很大,安排百十個孩子絕無問題,但是熊秉三不是傻瓜,不會因為買了這些孤兒就認為這些孤兒會感恩戴德,或者成為他的死士什麼的。這些孤兒是可憐,但是有些人雖然小卻已經學會了偷雞摸狗,稍微長大之後也會殺人放火了,他哪敢將這些孩子接入自己的家中,就不怕引狼入室嗎?
熊秉三仔細想了一下
,熊家在縣城外有個宅子,稍微修整一下容納百十個孩子還是可以的,再找一些夫子教那些孩子識文斷字,等孩子們到了十八歲終究可以自食其力。
熊秉三笑了笑,一些孩子能有多少花銷,他應該可以承受得起。他微笑著:「就叫慈幼學堂。」以後若是遇到了賣兒賣女的也一概買回來安置在慈幼學堂之中,不求孩子們成材,也不求熊家有一群死士,更不求熊家有什麼名望,只是人到了這個世上一趟不容易,無論如何要盡力救助一條性命。
三日後。
管家急急忙忙找到了熊秉三:「老爺,這慈幼學堂的費用有些棘手。」已經荒廢許久的房子需要修葺、需要給百十個孩子買衣服鞋子、需要找人看著孩子、需要雇廚子、需要找夫子、需要給夫子工錢、有一些孩子本身還帶著病,需要請大夫救治、大部分孩子嚴重營養不良,不能簡單地給碗野菜粥,必須用雞蛋或者肉調理身體、有的孩子才兩三歲,不能自理,需要有丫鬟或者保姆照顧、有的孩子惡習嚴重,偷東西,毆打他人,需要有壯漢維持秩序、百餘人的書本筆墨錢超出想像的昂貴、需要安排專門的人給慈幼學堂買菜或者送菜……各種想不到的費用層出不窮,才三日就匯聚成了一個偌大的數字。
熊秉三很清楚這些費用中有些是一次性投入長期受益,比如房屋修葺費,有的是一次性費用,以後未必會有,比如營養調理,但大多數費用只怕每個月乃至每日都必須支出。他有些發愣,雖然他有子女,甚至孫子孫女都有了,但是他從來不知道養個孩子這麼費錢,比養個成年人還要厲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