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在這看熱鬧的都是農夫,個個都經歷過人耕地的勞累和牛耕地的笨重,看著這樣輕巧的轉身,豈能不驚呼。
連蒲也叫出了聲,隨即轉頭呼喚:「陶與,速來!」
陶與總算從對筒車的計算中回過神,幾步趕過來,同樣陷入了震驚之中。
待到再度轉身,他舒出一口長氣,拍了拍好友的肩膀:「蒲啊,看來我要比你先升一步了。」
又神色一肅,對不知何時也走過來的工師行了一禮:「今年的收成,就要拜託工師了。」
待咸陽詔令,全國都開始推廣此二物,他哪裡還顯得出功勞,那功勞都是工師的。只有一邊上報,一邊縣上趕工,在春耕期間陸續用上,趕個尾巴——重要的還是筒車,將土地加以灌溉,多打些糧食,他才能蹭到功勞。
工師搓了搓手,興奮地道:「自當用命!」
沒幾天,曲轅犁和筒車已經運送上路。這是石家父子三人一起做的,石通怕攤薄了兒子的功勞,不肯認,只說是兄弟二人一起做的,他是工匠,家裡也種地,深知它們對耕種的意義,於是希望兩個兒子都能藉此得到爵位。
他兩個兒子應該會得爵的。就是不知道妻侄的功勞會不會有賞。他也不是很懂秦律,只知道工匠製作了有用之物會賞,但妻侄不是百工籍,怎麼算呢?如果是按對農事有利的功勞,應該也能算吧。可要是不算,那就太對不起韓川了。
這可都是韓川的主意啊。秦律未免太過死板,如果還是他們楚國的大王……石通趕緊按下了這個要砍腦袋的念頭。他們現在是秦人了。
況且他們楚國的大王雖說不計較是什麼人獻上的,但也未必在意這些東西。這麼看來,倒是秦王更大方。
哎,他們工匠里一直都傳說著和氏璧的故事,他們楚國的大王實在是太不可靠了啊。
韓川用牛拉著犁,比往年輕鬆許多地耕完了地。天書上的的法子需要精耕細作,他又有許多事要做,估摸著自己實在忙不過來,仍然請陳魚庸耕。兩人已經相熟,主客之間又有恩義在,比跟旁人少許多矛盾,也省心。
韓川自己就只精心侍弄專門留出的那幾畝地。
後院裡也把去年求來的兩種作物陸續種了下去,這是最忙的時候。
他坐在地頭遇到樹下翁的那棵樹下,仿佛幹活之後短暫休息,想著天書上那些高產糧種,暗暗長嘆了一聲,心說:「就算如此高產,能落到我等黔首腹中的,又有幾粒?稻麥粟稍稍增產倒也罷了,如此高產,只會讓要交的租稅提高。累死累活,最後還不是勉強度日。倒是這等所謂粗糧,它們高產、省力、不挑地,難儲存、還有久食易嘔酸的惡處,才能成為我等度荒救命之糧。仙人雖有悲憫世人之心,奈何這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