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真無妨?」
「多多益善。」
他說得篤定,任囂只能相信他了。
現在大秦最相信韓信的大概就這麼幾個人,沛縣的劉季算一個,咸陽的天子算半個,就連韓川都不太安心,覺得兒子可別是另一個趙括哦。
而剩下的,除了他手下士卒,就得算任囂和趙佗兩人了。趙佗是個身材高大的趙人,任囂跟韓信說話的時候他一直狼吞虎咽地吃肉吃魚吃菜,胃口特別好。任囂說完正事,指著副手笑罵:「每次來都跟餓死鬼似的,在我那虧了你不成?」
「縣令和韓軍候這裡的菜格外好吃,難得過來一趟,不多吃些,說那許多話作甚。」趙佗抹了把嘴,他跟任囂多年同僚,關係極好,雖是上下級,非在公事時也沒什麼上下之分,「別人不知,都尉都跟韓軍候推演過數十回了,哪次贏過他的?」
盡揭他的短,任囂用力瞪他,憤憤也吃了口魚。
這是韓川帶著人養的烏鯉,就養在稻田裡。這種魚本身雜食好養,長得快又生得多,偏還肉多刺少,肉嫩骨軟,細膩又無腥氣,簡直占盡了好處。更奇妙的是養在稻田中食了禾花,魚肉還會有禾花的香氣。趙佗和任囂都是北人,本來不怎麼吃魚的,在韓川那裡吃過一次,只覺得奇香撲鼻,立時就愛上了,在自己駐地附近的屯田之所也叫人學著養起來。
不過他們自己讓人做,只能煮湯喝。在韓川或者韓信這裡吃得更豐富,趙佗獨愛食魚乾,也不知道用了什麼調料,小魚乾鮮香得停不下嘴,連那股禾香都保留了。他不僅吃,還要帶走一罐回去慢慢享用。
任囂吃的是鮮魚,吃了一口他又想起來一事,道:「送去咸陽的禾花魚應該快入關中了吧。魚乾好說,禾花魚撈出來兩個月,香氣就沒了,這一路急趕,也不曉得能不能養活。」
「我就說不要送,魚乾做貢品正合適,禾花魚送上去,以後年年要貢,一路要耗多少功夫。」韓信有些不滿,他和父親都沒打算送禾花魚的,但不知道是任囂還是趙佗上書時提到了,咸陽那邊讓送,那能怎麼辦呢,只能送了。
任囂噓了一聲,正色道:「小孩子不要亂講話,既有出產,怎麼能不讓陛下知道呢?」講究起來他這話就犯忌諱了。
韓信撇嘴,不以為然。
現在已經定居在桂林縣的夷人越來越多了,甚至還有從山裡跑出來投奔的。不過想招五千人還是不行,人口不足,真把青壯年都招走,日子也別過了。韓信軍中多了四千秦卒,又招了一千多夷人,算是有一萬兩千人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